第 94 章 九十四章(1/2)
【陈文帝陈蒨】:若是按照历史倒流的轨迹,朕岂不是能当上南朝第一帝?
【宋孝宗赵瑗】:这你就错了,倒写历史的南朝第一帝不是你,是陈后主陈叔宝。
【唐肃宗李亨】:太离谱,陈叔宝都能成为一代开国之君,这不符合常理。
【新皇帝王莽】: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明君可以叫陈叔宝,昏君也可以叫陈叔宝,甚至朕也可以叫陈叔宝,没准是历史上的陈茜茜在倒流时空改名叫陈叔宝了呢。
【陈文帝陈蒨】:莽子,朕该感到荣幸吗?
【新皇帝王莽】:茜茜不用谢!
【明武宗朱厚照】:朕丝毫不担心,反正朕往前往后的排名都一样。
【大顺皇帝李自成】:可不,朕即便在倒流时空,还是只在京城待了一个月,这天幕仿佛存心针对朕。
【唐代宗李豫】:啧啧,大家都姓李,但李自成你不大行啊,还不快拿出你起兵四川,横扫崖山,「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气势来,带着你的农民起义军掀翻隆武帝朱聿键,建立又一个李氏王朝。
【大顺皇帝李自成】:听着有点心动,不愧是本家,果然言之有理——
【明世祖郑成功】:李闯,你要掀翻谁?(一个充满杀意的微笑.jpg)
【大顺皇帝李自成】:没有,告辞。是李豫说的跟朕没关系,朕回家给孩子煮牛奶去了。
【唐代宗李豫】:???
【汉景帝刘启】:如此说来,我大汉的开国之君,便是生活年代最晚的刘阿斗了。
【周世宗柴荣】:是刘阿斗开国还算好的,就怕是后汉之主、匈奴人刘渊(吃瓜.jpg)
【周世宗柴荣】:刘渊大帝:尔等区区汉族小邦,地狭民弱,安敢僭吾国号,夺吾帝业,长生天在上,我与你刘氏满门不共戴天(滑稽)(笑死)(指指点点)
【后汉光文皇帝刘渊】:承让承让。
【汉景帝刘启】:狗贼真敢出现,闲话休叙,先吃朕一棋盘!
【汉光武帝刘秀】:?不仅打着汉的旗号建国,而且还叫——光文皇帝???
【汉光武帝刘秀】:朕看你是成心想死,拿命来!
【后唐庄宗李存勖】:绷不住了,太好笑了哈哈哈,不知道汉武帝看了什么反应。
【汉武帝刘彻】:……
刘彻看见刘渊这个倒霉玩意居然真的现身了,顿时面如寒霜,神情冷厉。
若是目光可以杀人的话,无尽时空中的刘渊已经被他生生千刀万剐了。
“真希望天幕可以开放「五胡乱华」副本”,霍去病不由感叹道,“让我去收拾一下这个刘渊。”
刘彻冷笑一声:“不必了。”
刘渊区区一个篡逆小贼而已,若是让冠军侯去,未免也太给他面子了,他大汉将星如云,不胜枚举,随便出一个都能把
刘渊吊打几l个来回!
二人继续讨论接下来的计划发展。
霍去病敲了敲面前的光幕,说道:“我觉得从头建立大宋更方便,朱棣的棺材根本不知在何处,找起来毫无头绪,若是找到了,难道本位面还要跟洪武位面平分奖励不成?”
本就已经将奖励割让给了景泰、宋祖、吕布三朝一部分,现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啊。
至于说……陛下之前似乎答应过明太/祖,要找个合适的时间帮忙把朱棣放出来?
开玩笑,答应的人是陛下,毁约的人也是陛下,和他霍去病有什么关系!
刘彻:?
谢谢你,朕的冠军侯,卖朕卖得毫不手软。
刘彻沉思了一会,忽而来了这么一句:“去病,你着相了。”
霍去病:哈?
刘彻抱起手臂,声音里浮现了一丝笑意:“你想想,倘若换作明世祖在此处,他会如何选择?”
霍去病不假思索道:“自然是两个都要!”
哦,他恍然大悟,可以先找到朱棣反元复明,而后再改国号为宋不就完事了,两波奖励都能拿到手。
天幕之前有过一个参赛者陈庆之,来自南梁王朝。
梁朝的开创者萧衍和之前南齐的开创者萧道成,二者同样来自兰陵萧氏,但萧衍建立的却是“梁”,而非“后齐”。
他们完全可以采取类似的操作,即便带领朱家人反元复明成功,也不再继续用“明”为国号,而是用“宋”。
霍去病正想说,好,那就赶快开始吧,却又被自家陛下叫住:“现在只是第一步的二分之一。”
霍去病:“……”
他诚恳地请教道:“请问陛下,另外的二分之一是?后面的步骤又是?”
刘彻沉思说,日色的曜影投过冕旒,在他眸中映出一片璀然冷光:“还有二分之一,自然是要去和明太/祖谈判,让他开出合理的价位了。”
他仔细回想了一下郑成功是怎么压榨西方国王的,当即就将那一套搬了过来。
当时,郑成功的水师舰队直取西西里,兵临城下,就开始发檄文要钱。
别误会,这可不是割地赔款,而是索要战争损失费:“我大军一路打过来,风餐露宿,何等辛苦,只为将你们这些矇昧混沌的黑暗中世纪国家,带入明亮的汉文化殿堂。如此美意,由你出钱资助本次军队出行费用,不过分吧?”
刘彻深刻地学习了这一套强盗般的思维方式,堪称醍醐灌顶,立刻说道:
“去病,你可是特意去救朱元璋儿子,帮助死了八十六年的他复国,他出点血不过分吧?倘若他儿子后来要跟你一起参赛,让朱棣只出工出力但不拿奖励,这很合理吧?”
霍去病:“……”
他不禁发自内心地感到震撼:“累得要死但一无所获,洪武位面为甚要同意?”
“怎么会一无所获呢”,刘彻满脸不赞同,摆摆手说,“他们得到了至高无上的精
神回馈,一个由朱家人冠名的新王朝——虽然控制权在你手中,资源也在,军政权也在,人事权大概在三杰等人手中,分到朱棣那里就什么都不剩下了,但他可以也当好一个帝国吉祥物,对不对?”
霍去病总觉得事情不会如此简单。
但见刘彻如此信誓旦旦,神采飞扬,而他对朱棣本人又没什么了解,只好点点头,暂且应下了。
“陛下说得有理。”
当下,汉武帝到天幕上同老朱协商:
【汉武帝刘彻】:本位面可以进行反元复明,把朱棣唤醒过来一同参赛,但之后的奖励就与你们没什么关系了。
老朱一怔,眼神骤然发亮:“想不到啊——”
“感觉这汉武帝倒也不像传闻中的那般刻薄寡恩”,一旁,太子朱标不禁喃喃道,“感觉人还怪好的哩……”
“确实”,燕王妃徐妙云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他很有原则,给我们留出了公平竞争的空间。”
刘彻这一句“奖励与你们没什么关系”,在他们看来自动就翻译成了,“跟副本之外的人毫无关系,而副本之内的选手各凭本事,能拿多少拿多少”。
竟有这等好事,怎么能不赶紧冲!
在洪武众人的心中,老四/四弟/棣儿/夫君/燕王,乃是钦定的未来大明军神。
虽说因为年纪小,军旅经验上可能稍微薄弱一些,但霍去病也就跟他同龄嘛,两个人都是天赋挂选手,不是靠沙场历练堆砌出来。
而且大明位于大汉之后的一千多年,朱棣都不知道把霍去病的战术翻来覆去研究过多少遍了,真要对上了,肯定手到擒来!
汉武帝简直是大好人,抢着给我们位面送钱啊!
老朱很快进行了回应:
【明太/祖朱元璋】:@汉武帝刘彻,你放心,咱理解你的意思,支持你这个决定,到时候老四只管在前面打就行了。
刘彻满意地点点头,觉得这明太/祖还挺通情达理(?)的。
既然洪武位面已经答应了他的条件,他倒不介意表现得更加大度一点:“到时候查抄元廷皇宫,你们可以优先选择宝物带走。”
反正那些宝物除了有限的几l件,比起副本完成的奖励根本不值一提,做个顺水人情算了。
洪武位面的众人看到这里,简直惊呆了,汉武帝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送钱行为了,这是活生生的圣人再世啊。
千古一帝的气度就是不一样!
在一片沉寂中,朱标语气幽幽地说:“以后谁再说汉武帝坏话,我第一个跟他急。”
“可不”,徐妙云秀目微敛,凝满了惊叹之色,“等夫君功成回来,我一定要跟他一起去历代帝王祠,给汉武帝上柱香。”
就连老朱都不禁感慨了一番,打了一行字上去:“很好,咱谢谢你的美意。”
刘彻微微颔首,结束了今日这场高质量谈话。
霍去病望着这一幕,总感到似乎哪里不对,但还来不及
细想,远处已经出现了一阵混乱的动静,他立即起身,向着那个方向看去。
嗯,好像有人在打架?
刘彻不放心地叮嘱道:“去病一切小心,你自己的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现在历史倒流,大汉成了倒数第二个王朝,崖山位面已经没有你的武庙和祠堂可以进行复活了,你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知道了陛下!”
霍去病头也不回地挥了挥手,完全没往心里去,徒留刘彻在视频那头叹息一声,忧虑不已。
……
元朝末年,朝野动荡,民不聊生。
这是忽必烈登基的第二年,他从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手中接过了这个帝国烂摊子,内忧外患,千疮百孔。
内有义军蜂拥四起,外有邦邻虎视眈眈,,可谓是处处都漏风。
甚至还有反元复明活动又死灰复燃了起来,这玩意,本来经过数代大元皇帝的雷霆手段已经逐渐泯灭了,结果出于某种忽必烈无法理解的原因(朱祁钰的道具大明旗帜),近来一下子又掀起了狂潮。
仿佛一夕之间,人人都想着回到过去的大明,压根不记得他们在明末的时候过着怎样的苦日子。
元朝的开国之君充分吸取了明朝后期宗室供养费用太多、导致财政崩溃的教训,直接对本朝宗室进行了计划生育,又对宗室子弟万分吝啬,压根不肯多花钱培养教育。
成宗无子嗣,官员们只能从帝室疏枝当中遴选,最终相中了路子特别野、擅长打架动手、但没受过什么教育,一看就不太聪明的忽必烈。
本来想选忽必烈他二弟蒙哥来着,但老大人们登门拜访的那一日,蒙哥正在家中练武。
砰,蒙哥抬手在数人合抱粗的树干上随意一拍,大树岿然不动。
一旁的官员正想着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嘛,就是个小菜逼。
忽见大树摇摇晃晃,拦腰而断,树干内部已经被他的掌风扫中,彻底碎成了空心,终于轰地一声,跌落在地上。
蒙哥皱眉瞅了一会大树,不甚满意,又砰地补了一掌,直接将卡进地里的树桩也直接拍成了两截,应声而裂,终于无比吝惜地点了点头:“啧,也就勉勉强强吧。”
官员:“……”
救命,这是哪来的狠人,谁敢控制他当傀儡,谁又能吃得住他这一巴掌啊!
所以说,最终,一脸懵逼的忽必烈接住了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就这样被推上了帝位。
他素有中兴大元之志,先是蛰伏许久,同权臣也先帖木儿等人虚与委蛇,最终找到了一个机会,将人骗入宫中,直接拿大铁锥敲打他的头,把人生生砸死,而后掌控了他的部下。
忽必烈折腾了好大一通,到了第二年年初,终于政由己出,可以来干点实事了。
现在摆在眼前的最大难关,是财政问题。
成宗皇帝在位十三年,最喜欢狂印钞票,滥增赏赐,仿佛不要钱一样让印刷厂日夜工作不休,现在大都街头的钞票价格宛
如厕纸,一路飞跌,就连买东西都要论捆卖的。
忽必烈换上常服前往民间考察,拿出钞票准备买米:“老人家,米多少钱一斤?”
买米的老妇:“一斤。”
忽必烈耐心地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