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 秦赵灾情(1/2)
赵王此刻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赵国的庶民也有二百多万,同魏国一样也是全面遭灾。
在赵康平二年的熏陶下,赵王是知晓庶民们的重要性的,也有心救灾。
可尴尬的则是地处冀州的赵国本就产粮不丰,不遭灾的话还行,只要仗打得时间久了,亦或者是不慎遭灾了,赵国各郡的粮仓内就周转不开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赵王想开仓放粮,可惜仓内的粮食远远不够,只得急急忙忙将国中的重臣们召集到宫中商议对策。
平原君蹙眉提建议:
“君上,要不我们试试向齐国借粮吧?齐国富庶今夏也没出现天灾,国内必有存粮,我们给齐国的国相送信,那后胜虽然是齐王建的舅舅,却是个见钱眼开的人,想来通过他的路子,咱们多多少少能借来些粮食?”
赵胜话音刚落,性子直爽的廉颇当即拧着斑白的眉头,连连摆手否决道:
“平原君,你这想法老夫听着就觉得不靠谱。”
“之前长平之战时,国师就说了齐国对天下的态度好听些是偏安东隅,难听些就是装聋作哑。咱们和秦国是死对头,齐秦两国却是战略合作伙伴,后胜纵使再爱财,他也知晓轻重,在秦赵大战时齐国都不敢借粮食给咱们,更别提如今咱们还遭灾了,需要的粮食就是个无底洞,齐国哪肯对我们伸出援手?”
“依老夫看,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国外,不如同二年前一样,号召国内贵族富户捐钱纳粮,全国上下一条心,一同熬过这个难熬的时候,等到以后国内粮草充足了,君上再慢慢给这些捐献钱粮的人进行补贴,也好不让这些人寒心,未来若有需要,人家还愿意掏出钱粮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
听到廉颇这话,马服君、华阳君、虞卿都纷纷点了点头,楼昌纠结了几息也跟着微微颔了颔首,赵胜却抿了抿唇,眸中滑过一抹不喜。
倘若时间往前推一推,国难当头,向国中权贵富户纳粮的法子还是赵康平在长平之战时提出来的点子。
那时多亏了国内这批捐献上来的粮草才使得几十万赵军在长平战场上硬生生将秦军拖到了坚持不下去,不得不主动议和的时候。
有二年前的成功经验在,赵王室也知晓该如何重新向民间征收钱粮,一整套流程没有生疏半点儿,然而当初赵康平离赵时的举动可谓说是把赵王室的脸面给生生撕下,还放在地面上“砰砰砰”跺了几脚,算是早就把他们叔侄仨给得罪狠了。
眼下赵康平都离赵半年了,国师的官印都交了,廉颇还是一口一个“国师”,这称呼让赵胜听着分外刺耳。
他的双唇抿成一条线、神情冷漠的撇过视线,即便从心底里知道廉颇说出这法子更好用些,可是因为赵康平使用过,他就觉得心里头有些膈应了,宁愿舍近求远,也不是很想用。
赵豹听了自己四弟和廉颇的话后,仿佛就又回到了当初长平之战粮草短缺
时面临的一选一决策,平心而论,他也是不想走赵康平走过的路子的,可与四弟相比,他明白实惠远远要比面子重要。
看到先前与赵康平交好的赵括、冯亭、虞卿都倾向于在国内征粮了,他也思索了一会儿,而后神情认真地跟着对跪坐在上首漆案旁的大侄子开口道:
“君上,臣认为廉老将军所说的民间征粮的法子的确更适用些,眼下民间灾情严重,庶民们都等着粮食救命,若这个时候我们去临淄求救,即便最后齐王和君王后愿意借给我们粮食,这一来一去也会耽误掉宝贵的救灾时间,不如您即刻在国内颁发捐粮的王令,号召邯郸的贵族富户们积极捐粮捐钱,而后再将这些从贵族富户手中征收到的钱粮统一分配,送到不同的郡里。()”
“?????葶卟??╠??膉??料羙葶???????げ?繰?葶????膉?蕑????煎偛?癑奏葶譎???遟遟﹖???()『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跪坐在上首的赵王听着下方七嘴八舌的讨论,不由有些头疼的用手指揉了揉额头,自从国中闹出旱蝗灾害后,他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各种繁琐的政务纷至沓来,民间眼看着秩序要崩乱了,他就又想起了国师的好。
别的不说,国师在赵国就是赵人的精神信仰,康平食肆总店和康平医馆矗立在大北城的东市和西市,就让赵人们心安。
然而这两个意义非凡的铺子都已经关门好几个月了,国内的好时候似乎也像是绚烂过头的夏花,随着国师的离去变得一去不复返了,只剩下逐渐凋零的命运了。
兴许这就是远香近臭吧。
赵王闭了闭眼掩饰住眸底的苦涩,而后勉强打起精神坐直身子,放下揉额头的手,用带着红血丝的双眼看着自己的两位叔父道:
“那么此次征收钱粮的事情就由平阳君、平原君负责,楼卿从旁协助吧。”
赵豹、赵胜闻言忙俯身喊:“喏。”
坐在对面的楼昌也跟着俯身行了礼,但他心中却觉得这次征粮的事情八成不会顺利。
很快,现实情况也如楼昌估计的一模一样。
当赵王的王令传到宫外后,住在小北城的权贵和住在大北城临水豪宅区的富户们大多都不愿意买账。
当初面临秦军们的进攻,权贵富户们也担忧若是赵军在长平兵败,秦军一口气越过太行山攻入邯郸,到时国破家亡,他们的富贵和性命也难保,身处求生漩涡中的权贵富户们自然而然愿意积极地献粮捐钱,而此刻国内遭灾,有性命之忧的是缺吃少穿的底层庶民们,即便全国都出现了灾情,这又不妨碍权贵富户们每日仍旧吃香喝辣的?
没有性命威胁的权贵富户们除非脑袋进水了,神志不清了,才会愿意将家中的钱粮捐出来填到庶民们那饥饿的肚子里的。
国内那些等着发国难财的粮商们没有坐地起价,就是因为华夏商会出手控制国中的各种物价了,可惜商贾们都是奸猾的,既然在这种天灾内没法提高米价,赚不到大钱,索性直接在铺子中放一点点粮食。
不到半个
() 时辰卖光了就直接打烊了,你华夏商会能限制我不让我卖高价米、高价麦,难道还能强迫我开门营业吗?
权贵们不将庶民们的性命放在眼里,商贾们眼中只能看到哗哗哗相互碰撞的刀币,没有后顾之忧的这撮人就装死,实在装不了死了,就献出一点点打发叫花子的钱粮出去,以求清净。
一旬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当初在长平战场上前后两次加起来有六十多万士卒等着粮草救命,为了这些士卒们有命和秦军对抗,国内短短几日就征收到了几十万的粮草。
而眼下等着粮食救命的人口变成了二百多万,向同一拨人征收钱粮,十天内,饿得前胸贴后背、盼望救济粮的人口足足翻了足足五倍,然而国内征收的钱粮却连长平之战时的五分之一都没收到。
作为主要负责人的赵豹、赵胜兄弟俩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可是他们除了敢给那些住在大北城的富户们施压外,是万万不敢向同住在小北城的权贵阶级们施压的。
从旁协助的楼昌瞧着这两位大王的亲叔叔急得直跺脚的样子,面上不显,心中却鄙夷极了。
这两位嬴姓赵氏的兄弟俩既是拥有肥沃食邑的封君,还是公室内的顶级权贵,天灾当头,竟然每个人只拿出来了两万石的钱粮。
人家赵括这个年轻封君和冯亭这个韩人封君都是把家人们所需的粮食给扣除掉后,其余封地上产出的粮食都捐献出来了,甚至在北境抵御匈奴的李牧家族听到消息后也都让老家的家人们往国都内捐献了钱粮。
这兄弟俩嘴上说的好听,要多多征收钱粮救灾,归根结底还是在心底里只把庶民当成篮子里的鸡蛋看,在它们眼中看来庶民们只是一个数字罢了,这些身份低贱的庶民即使熬死一批,用不了多少年这个下降的人口数字又会繁荣起来了。
面上装得爱民如子、大义凌然,其实心中还是对这些卑微如蚂蚁的庶民们是鄙夷的。
尽想着让他人打开钱袋子做慷慨之事了,自己动动嘴皮子冲在前面就想要担个好名声,哪有那等净占便宜的好事?
多年前,他们楼氏一族的长辈楼缓年轻时也是有名的纵横家,侍奉赵武灵王,后来奉命出使秦国,侍奉秦王稷。
楼缓族叔担任秦相时,致力于秦赵两国修好,没想到在风光煊赫之时,秦人没对他下黑手,反而被年幼的赵惠文王底下的臣子在背后给狠狠捅了一刀。
那一刀可捅得惨啊,楼缓族叔的秦相的位置被秦王稷的舅舅穰侯给接手了,自己在咸阳也差点儿连性命都没有了,被信任的母国人给背刺了,这能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