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5 章 行香子(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十二月初十,赐婚嘉王与宛江吴氏女的旨意落定。

    殿前司都虞侯苗景贞握着刀立在庆和殿外,今日没下雪,但碧瓦之上积雪未化,檐角还有长长的冰凌,冷得人连呼吸都要小心翼翼。

    殿门“吱呀”作响,苗景贞立时回头,迎面一股子热气混着药味袭来,穿着狐狸毛领氅衣的嘉王已谢过天恩,从里面走出。

    “殿下。”

    苗景贞俯身行礼。

    身后的殿门合上,凛风吹得嘉王的毛领子蓬乱,他看了一眼身穿甲胄,英武挺拔的这个年轻人,不作停留地走过他身边,“多谢。”

    这一声很轻,只有苗景贞一人听见。

    苗景贞一顿,

    他当然知道嘉王在谢什么。

    嘉王夫妇被囚重明殿之时,那颗有毒的丸药,本是他趁宫人不注意,塞给嘉王的。

    苗景贞站直身体,回过头去,只见嘉王提着衣摆,正朝阶下去。

    贵妃在宛江的内侄女已经在来云京的路上,而嘉王铣足为君父移灾的孝举令潘有芳等人一时使不上力,即便有官员上疏请求官家惩治嘉王抗旨之罪,但奏疏送上去,却都被留中不发。

    倪素在太医局取牌子时便听说了官家赐婚的旨意,到了南郊别苑,她却一时不知该如何对病得形销骨立的李昔真说起这件事。

    “你似乎有话想与我说。”

    李昔真冷不丁地出声。

    倪素怔了一下,随即道:“是。”

    “你如此难以启齿,”昔真身上裹得棉被厚实很多,怀中还被倪素塞了一个汤婆子,这让她好受许多,“是殿下要娶吴氏女的事?”

    “王妃……”

    倪素收回探脉的手,她抬起头看李昔真,这样一副病容,却看不出她到底伤不伤心。

    恰逢宫娥端了热汤药进来,倪素没说话,只扶着李昔真坐起身,又用披风裹住她,再从宫娥手中接过药碗。

    李昔真自己拢紧披风,靠着软枕,见宫娥出去,她才开口,“小娘子不必担心我,自你告诉我殿下回来的消息,我心中便明白,这是迟早的事。”

    “娘娘不死心,而殿下能违抗回京的旨,便不能再违抗赐婚的旨,我心里早就有这样的准备。”

    李昔真接了倪素手中的药碗,自己一勺一勺地喝,“殿下是一个善良敦厚之人,我一直都很看重他的这份心性,虽为宗亲,却能为民而自苦,我们夫妻两个虽过得不如其他宗室,可这么些年我跟着他,从没有一日后悔过。”

    “但我也知道,云京是容不下他这份心性的,官家容不下,娘娘容不下,朝臣们也容不下……他不愿与人为恶,不愿回到这里,可这里的人却从没有真正放过他。”

    “我知道他心里的痛,先失挚友,再死恩师,作为妻子,我盼他安稳,可作为我自己,我又盼他走出那一步。”

    “我们已经苟活了这么多年,再不能为自己而活了。”

    满口是苦涩的

    药味,李昔真捏着汤匙的手指收紧,“倪小娘子,若你能再见到殿下,请你代我告诉他,我们的夫妻情分到这里也够了,无论是我,还是他,我们都看开一些,公理道义为先,而儿女私情不足道,我很高兴他如此抉择,往后即便不能做夫妻……庶人李氏,亦敬他,爱他,祝他珍重。”()

    过分严寒的冬天里,日光淡薄得只剩一层浅金,照不化琉璃碧瓦上的积雪,也不能令人感到丝毫暖意。

    ⑽山栀子的作品《招魂》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⑽『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为防止雪积得太厚,宫里的宦官们开始踩着梯子上屋顶清理上面冻硬了的冰雪,就是这个当口,宛江的吴氏女进京了。

    宛江是吴家的祖宅所在之地,贵妃的这个内侄女,是吴岱在宛江的庶弟的长子所生的女儿,自她入宫,便在贵妃身边,常与嘉王同进同出。

    倪素一直将李昔真的话谨记在心,却一直未能找到为其传话的机会。

    随着嘉王与贵妃走得越近,朝中的局势一变再变。

    吴岱曾与鲁国公,潘有芳是一路人,吴岱未必没有私下里攥握一些他们的把柄,而贵妃作为吴岱的女儿,或多或少,也知道一些阴私。

    但顾忌着许多事都曾有吴岱参与,贵妃在嘉王面前还是留了心眼,并未全盘托出,只是提起了一桩吴岱无关的正元十三年的灭黄案。

    正元十三年,重州发大水,淹没良田无数,大批难民一路南逃,时任蓉江制置使的刘廷之正奉命追击一股在蓉江府造反的起义军。

    然而蓉江府的起义军头领十分狡猾,而刘廷之身为文官,从来纸上谈兵,他连连错失剿杀蓉江府起义军的机会,以比对方多出两倍之余的兵力,却受重创。

    刘廷之心中忧惧,生怕回京受裁,正逢重州大批难民欲往蓉江府,刘廷之在路上遇见,他邪念顿起,令人乔装潜入难民之中,散播官府贪了赈灾款项,而蓉江府起义军有千万之财,可以养众人之难,若去投奔,必有前程的谣言。

    其中有个姓黄的年轻人为此而意动,号召众人投奔蓉江府起义军,刘廷之得此消息,立即举兵屠杀数百人。

    在刘廷之上奏朝廷的奏疏中,那个姓黄的年轻人成为从重州来的造反起义军的头目,而那几百名难民,板上钉钉,成为了跟随姓黄的造反,投奔蓉江府义军的人。

    刘廷之因灭黄案而免受朝廷责难,从正元十三年到如今,今年升任枢密副使。

    正元十四年,南康王病逝,其嫡子继承鲁国公爵位,在吴岱与潘有芳之间,与潘有芳走得更近,致使满裕钱庄逐渐从吴岱手里,转到了潘有芳手里,也是这一年,刘廷之被调任代州做转运使,因为其轻易瞧不上人的傲慢本性,他曾擅自想动满裕钱庄的生意,鲁国公与潘有芳怎会放任他动了自己的财路?

    为了拿捏住刘廷之,他们颇费了一些力气才查清楚灭黄案有异,到正元十五年才厘清此案的原委,但他们并不声张,而是令当时的代州知州以此事要挟刘廷之,要他这个转运使为他们的利益行方便。

    吴岱不满鲁国公使手段让潘有芳接手满裕钱庄,暗自

    ()    探得此事的关键人证,却因到底还与他们在一条船上,并未发作。

    所谓关键的人证,就是当年追随刘廷之到过蓉江府,也剿过起义军的亲信。

    “刘廷之已经被关入御史台大狱里了……”

    国公府中,鲁国公端起茶碗又放下,转过头见潘有芳坐在那儿出神,“立誉!”

    “啊?”

    潘有芳后知后觉,抬起头,见鲁国公神情不快,他道,“国公爷,他的事儿咱们帮不了,毕竟铁证都握在蒋先明手里了。”

    “立誉,你别忘了,他平日里与你走得近,满裕钱庄的事他也知道不少!”鲁国公有些坐不住,起身来回踱步,“再说那蒋先明,此事指不定又是孟云献故意推给他去查的,你也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