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 计百年 《戏说夏史》(后人系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2、西南的巧合

    1700年,建州立国,1718年,女真入主中原,挥兵南下,攻破京城。夏哀宗与文武大臣逃亡至淮河以南,但在渡河时,哀宗意外落水身亡。

    彼时,哀宗还有一个尚在襁褓的儿子,可国破家亡之际,幼儿能有什么用?大臣打算另立新君,但宗室遍布全国,不在身边,一时确立不下来。

    故商讨过后,朝臣们决定继续南下,先到西南避乱,再立新君。

    为什么西南会成为南渡的第一个选择呢?

    从军事角度说,西南地形复杂,女真的骑兵不擅长山地作战,攻破不了西南的防线。但更重要的是,西南大量屯兵,至少十万之众。

    为什么会这么多,就要从一百年前说起了。

    谢玄英曾担任过贵州巡抚,平定叛乱,同时,程丹若在这里设立生民药行,沟通云贵川。

    后来几十年间,西南大小的叛乱不胜枚举,朝廷屯兵从未断过,一直不曾少于三万。

    等等,三万合理,十万哪来的?我可没有胡说。

    1722年,后夏的开国皇帝祝明以“驱除女真,再续正统”为口号,正式起兵,当时兵力就有十万(记载是30万,但据我考据没这么多)。

    能招到这么多兵力,原因很简单。

    此地尚武。

    西南开化程度低,部族间斗争激烈,又有毒虫鼠蚁、豺狼虎豹,危险性极高。但又多药材、茶叶、辣椒,还都在深山老林(昔年程丹若和夷人合作,派人教他们种植药材辣椒,这就导致好药材的原产地都是夷人的地盘)。

    这孤身收购太危险了,商人们为了安全起见,就养成了雇佣镖行的习惯,专业人士,专业向导,精通当地土语,一下降低了被杀人劫财的危险。

    有了需求,就会出现市场,西南镖局如雨后春笋萌芽,并且逐渐开拓业务,不拘泥西南一地,整个南方都能走。

    换言之,形成了地方产业,许多城镇整个镇子除了种地的,就是走镖的,慢慢也打出了名声。

    异族入侵,国破家亡,大地主们为了保住脑袋,自然不惜钱财,捐钱出人,招兵买马,这才轻轻松松招到了十万兵马。

    后来的发展大家也都知道了,祝明占据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并在八年后击退女真,光复夏朝,史称后夏。

    这里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

    祝明自称宗室,乃是四川蜀王一系,可之前抢救性发掘陵寝,意外获得了夏朝帝王的骸骨,验证了下DNA,发现他与末代皇帝不匹配。

    考虑到皇室的血脉混淆概率低,我怀疑,祝明可能和前夏皇室没有血缘关系,他是宗室子弟的养子。

    我也不是胡猜,有段记载非常有趣。

    大概是说,祝明在起兵前曾经受过伤,在生民医馆治疗时遇见了后来的大将军赤泷。祝明见赤泷武艺过人,就起了招揽的心思,东拉西扯,互攀交情。

    赤泷说自己在医馆里进出十余次,每次都侥幸未死,因此认为自己身负使命,必定要做一番大事业。

    这话虽然被屡次提及,还写入了后夏史,但我觉得他不是吹牛就是中二。

    祝明就说,我和你也差不多,曾经三次进出此地,一次幼年,一次少年,一次就是今天,阎王三次不收我,可见要我成就一番伟业。

    两人遂结拜为兄弟,携手起兵。

    为什么我不认为祝明说谎呢,很简单,生民医馆确实是个特别的地方。

    这是程丹若在西南开设的药行,一方面买卖药材,提升本地经济,另一方面也提供一定的医疗。

    如果大家去过贵州,参观过药行的遗址,会发现药行隔壁有一个小院子,名为慈幼局。这是专门收养婴儿的地方,约有三十余个保温箱,每年冬天都会免费收养早产儿或弃婴。

    也就是说,如果贫寒人家怕冬天养不活孩子,可以寄养到慈幼局,过了冬天再接回去,弃婴养足月份后,安排善人收养。

    但在云贵川三地,四川是最后才设立生民药行,我专门翻了药行留下的资料,有说法是,当年蜀王热爱医学,经常炼丹制药,所以本地药帮发展得很好,生民药行难以抢占市场,只在成都开了家医馆。

    祝明是宗室,只要不是落魄到极点,幼年生病也该是请大夫到家中医治,而不是送到医馆,就算是送,也该选择更值得信任的本地医馆吧?

    他说在生民医馆进出三次,未免太过奇怪。

    因此我大胆猜测,他是被无嗣的宗室在贵州秘密收养,后带回成都的。

    在此之前,祝明就生活在慈幼局,他可能是弃婴。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立国之后,多次强调复立惠民药局,并设立安乐院,供病人疗养。

    当然,这和他在战争中尝到的甜头不无干系。

    西南因为程谢夫妻打下的底子,军医的人数不少,每有战事,还会从京城派学医的内侍支援。

    祝明和建州的战争中,伤亡率一直大大低于女真,这全依赖于西南的药材和完善的军医制度。

    而世事就是如此神奇,程谢夫妇创立了这个制度,祝明推广并完善了它,150多年后,又在与西方列强的战争中发挥了作用。

    一代传一代,文明就此前行。

    ……

    好了,说了这么多百年后的影响,让我们言归正传,说说西南在16世纪后期的重要性。

    最浅显的一点,便是谢玄英通过旧部,牢牢把控住了西南兵力。这无疑是一个莫大的威慑,毕竟单纯的文臣搞他就搞了,有兵马的人就得掂量掂量,人家会不会一气之下搞一波大的。

    不过,谢玄英有生之年,都不曾动用过这些人为己谋利。相反,他多次调动西南的兵马支援各地。

    前文说过,黔地尚武,民勇众多,夏朝后期广泛使用募兵制,缅甸入侵云南,福建、江西、湖广等地爆发动乱,除了本地卫所,征调最多的就是西南。

    频繁的战事锻炼了基层军官,后来的武举考试中,有不少武进士就是出身西南之地,算是一个大型的军事培训基地了,只不过都是真刀实枪打出来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