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 章 当皇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安家兄弟挑了几个还能说清楚话的人,问他们还有没有住处,家里多大。

    没地方住的人占了多半,少数人有住处,可以收留几人挤一挤。余下的,安家兄弟另外租了民宅安置。

    他俩会办事,挑着谢星珩挑选的要煽动的人,在他们家,或者邻居家租个小屋,哪怕是个铺位也行。

    百姓们缺银子,收留的又是这般身世的可怜人,银钱到位,孤儿寡母进家门。

    谢星珩也因此,见了那三人。

    他初期选中的三人,都姓杨,算同族兄弟,住一条街。

    这个关系,这个距离,会让他们更好结团。

    傍晚下起了小雨,谢星珩站在小巷子里等着人员安置妥当,杨家老大杨飞出来给他一把破伞。

    谢星珩侧目看他。

    杨飞很高,骨架大,肌肉结实,一看就是常干体力活的劳力。

    他穿得破,一条裤子满是补丁,脚上踩着的草鞋也破破的,上衣就是个短褂,胸襟敞着,露出胸口的斑驳鞭痕。

    他没直视谢星珩的样貌,更别提与谢星珩对视。

    在他身后,杨家另外两兄弟远远在后面望着,神色凝

    重,眼神止不住担忧。

    谢星珩收回视线,接过雨伞,问他:“你在这条街上说话管用吗?”

    杨飞迟疑着点头:“能说上些话。”

    谢星珩解下腰间钱袋。

    义庄买人便宜,不过是些丧葬费用。

    钱袋里还剩了小半袋金鱼。

    金价高,这半袋差不多三两,换算一下,能作三十两银子花。

    谢星珩把钱袋抛过去:“本官忙,没空管他们了,你看着安置吧。”

    盐户手里有准头,差一分一厘,都是要受罚的。

    杨飞接了钱袋,掂重以后,脸色就沉了沉。

    只有三两银子,别谈安置,光看那些人的状态,一天的药钱都不够。

    但他知道,当地有官员愿意帮百姓都是难得,不能奢求,他咬牙应下。

    等谢星珩他们走了,他才进屋,家人也都虚脱了一样,很怕他得罪官爷,又被一顿打。

    杨飞把钱袋解开看,见里头都是金子,呼吸都粗重了。

    他家里住了两个半大孩子,他把人叫来问话:“你们知道那是哪位大人吗?”

    安家兄弟买人时,报了谢星珩的大名。

    一次听不清,一轮走完,大家都记得是位姓谢的大人。

    “说是户部清吏司的,新来没几个月。”

    他们还听见有人低声骂,说这位谢大人是贬官来的海城。

    杨飞眼里燃起的希望,再次熄灭。

    新来的官员,那么年轻,见不得惨烈情况是正常的。

    但官场不好混,既是贬官,就没有根基。以后怕是不会管这些事了。

    从这天开始,谢星珩还真的不去盐场了,也对盐务很排斥。

    摆在他桌案上的盐务卷宗,堆得小山一般高,他也不看一眼。

    高大人听说他买了很多百姓,以他买卖良民为由,上折子参他。

    他就是想膈应谢星珩,故意让谢星珩看见了。

    谢星珩心情不好,冷厉道:“高大人,我说过了,咱们井水不犯河水,我就是混混日子,你又何必为难我?”

    高大人这时才从他身上,感觉到了曾为权臣的气势压迫。他心里发紧,含糊两句话,把这件事带过去了。

    谢星珩买了一堆百姓,给了丧葬费用,又给了安置费,但也因此,再也不去盐场的行为,成了海城官场的笑柄。

    众多官员私下里,都拿他的出身取笑。

    “听说是难民堆里爬出来的,见不得这些事也正常。好歹识时务,知道有可为,有可不为。”

    刘进贤顺势跟他疏远。

    因为谢星珩不合群。

    这之后,谢星珩仿佛又回到了刚来海城时的清闲日子。

    没有好友请他去喝酒,也没人带他了解盐务。清吏司里搭理他的人寥寥无几,每天轻轻来,轻轻走,很不起眼。

    这期间,盐务卷宗,由刘进贤直接送,多了一个文家做中转

    ,江知与有时还去文家看卷宗。

    谢星珩要传递的消息,也以文家中转。走动之间,全无痕迹。

    赶在六月中旬,谢星珩听说巡盐御史来海城,收拾一份礼物,带上岚哥儿,去拜会老同僚。

    海城的官瞧不起他没关系,忌讳他在京城的人脉就够。保他家岚哥儿平安,他才好施展拳脚。

    与此同时,外地的商队们,在与当地百姓的聊天之中,越发爱说外地的民风民俗。

    他们或是说物价,或是说百姓们的收入与娱乐。商人扎堆,话题有从众性,聊着聊着,这话题就成了主流。

    海城是繁华之地,众多沿海百姓的贫苦与城区的富裕家庭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人过着好日子,不信还有城市比海城更加繁华。见了新来的商队,他们也会搭着问一问。

    海城百姓不信,理由是别地没有这么多的盐。

    商人们走南闯北,也深知大多数县城还没发展起来,但他们知道南地。

    他们看准商机行事,这几年糖厂发展迅速,就导致他们多数会去进货。

    哪怕没进南地,半路进货,也能从交谈里,知道一些事。

    南地那么贫穷,几年的果酱、果糖、果干以及蜂蜜、蜂蜜面膜的售卖,都让他们脱贫致富。

    新县城都要盖起来了,比海城只强不弱!

    夸大的说法,源自好胜心。

    因为大多走商的家乡,也并不富裕。他们不想被人小瞧了。

    这些引导里,话题自然又传到盐商堆里,再由盐商,传到沿海地区,被这里的百姓听到。

    尤其是杨家兄弟这里,更有几个收盐的人,在附近聊着这些趣事。

    百姓们信息闭塞,很少知道外界的消息。

    他们世世代代都这样过,更清楚海城已是繁华之地,以为别地的百姓更加悲苦。

    但原来,有盐的地方,才要苦一苦百姓。

    这件事,在他们心里埋下了小小的种子。

    在海城之外,众多城市里,尤其是最初推行商务令的地方,百姓们一点点知道了商务令的真面目,他们原来可以不用受那么多苦的。

    而其他城市,林庚的商号都在发力。一点点散布谁对百姓更好,从良臣好官,到圣君明主。

    这些对百姓们的影响不大,他们也就听听而已。

    但等他们听说贤王起兵,占领了江东三省,知道朝廷派兵镇压,捉拿反贼以后,这些事就深入人心了。

    普通百姓,哪里管谁是皇帝?

    这场战争,对他们来说就是无妄之灾。

    百姓们习惯了逆来顺受,往年也是朝廷说什么是什么,但今年不大一样,今年他们会想着,为什么皇室内斗,要他们付出代价?

    他们没享几天的福,但要为了战争,让自家儿子去当兵,拿出银子做军费,还要承担粮价、药价上涨的后果。

    他们又会去想,既然拦不住,横竖都要打仗,那能不

    能换一个明君来当皇帝呢?()

    让一个可以带着他们过好日子的皇帝,成为最后赢家。

    ˇ想看羽春写的《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第 177 章 当皇商吗?请记住.的域名[()]ˇ『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循序渐进的推动之间,直到战事挑到明面上,才让当地官员意识到严重性。

    他们再上折子启奏,在街上巡逻,不让百姓胡乱议论,也拦不住了。

    官府才多少人手?贤王都要打过来了,还有空管百姓的嘴巴吗?

    而此时的海城,还未受到战争波及。

    这是大后方,是都城以外的“第二心脏”。

    进入十月,谢星珩才收到来自林庚的第二封信。

    这次,信里内容简单。

    一是当前战况。

    二是边境战况。

    外忧内患同时来,山河破碎。

    另有一批武器,将会从海上送来。

    首批反抗民兵的兵器到位了。

    他们的压力也随之到来,盐税要翻倍增长。

    林庚让谢星珩见机行事,若没时机,就不要冒险。

    他要活着的贤臣,不要殉职的忠臣。

    最后,是他给谢星珩的承诺兑现。

    国库缺钱,而皇帝还想从内部破坏糖厂的敛财之能,破例提拔夫郎做皇商,以此挑拨江知与跟徐诚的关系。

    是他惯用的阳谋,看江知与选好友,还是选效忠。

    既是阳谋,就阳奉阴违。

    江知与鱼跃龙门,是大启朝第一个做官员的夫郎。

    皇商没有特定的部门,是挂名封官,能去的部门很多,以官身来为朝廷敛财。

    江知与获封的官职,比谢星珩预想中高。

    来的是户部,任户部海城清吏司仓科主事,官职正六品。

    领差任命,主要负责海城的漕运与军储。额外领差,接管当地皇商的铺面、产业。

    这份圣旨,让海城震三震,别提大小官员,就连城内百姓,都恍惚了下。

    什么?

    好像是个夫郎做了皇商?

    清吏司里,以高大人为首,上下职官都神色懵懵,不敢相信他们听见了什么。

    谢星珩代夫领取官袍、官印,今天早退回家,去看他家小鱼。

    鱼跃龙门,好兆头。

    这差事办得才有劲嘛。

    谢星珩想想以后可以跟老婆一块儿上下班,还是穿着官场情侣装上下班就忍不住笑。

    数月的沉闷心情见了晴,他路上都连连发笑,快要到家,却又热泪盈眶。

    这一天,来得太不容易。

    江知与猜到他会回来,送走宣旨的太监,就在门口张望,老远看见他,就朝他挥手。

    挥手不算,又下台阶迎了过去。

    在家门外的街上,夫夫俩紧紧相拥。

    江知与哽咽道:“小谢,你答应我的事做到了。”

    他真的上青云了。

    谢星珩的大手在他背上拍拍,“是你厉害,你有本事,才挣来这份前程。我要感谢你,能来我身边,陪我走这条路。”

    有他作伴,前路不再孤冷。!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