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指南针(2/2)
球体?
这是——
>这具我们民住的地球区是找门店任的地球。
【说起指南针的磁针原理,那就不得不说,我们所在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
【所以才能使得指南针能一直指向南北方。】
等等!!
等等?!!
地球?!!什么叫"我们居住的地球"?圆形的?球体?!!
我们在一个球上?!!
“浑天说!!”
“这和‘浑天说’的天球概念相近——”
【这里就是地球的南北两极,地理上的北极圈和南极圈。】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看着眼前这一幕——在天幕画面之上,多为蓝色的神秘球体,其上下两端分别被标注出来。
那竟是地理北极和地理南极吗?
这地球……当真是我们所居住的所在?
【中间位置是赤道,地球沿赤道自转一圈大约是二十四小时,按古代来说就是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则是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即365天左右。】
随着天幕声音,画面拉远。
那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而月球则围绕地球转动的画面,猝不及防展现于众人眼前。
浩瀚的宇宙粗陋的揭开了一点面纱,却也足以震惊震撼,甚至骇然到所有人。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而地球公转,则产生一年四季,并导致昼夜交替现象消失的最大范围界———像南极圈和北极圈这两个地方,会出现极昼与极夜的现象。】
【即一年内大致连续六个月是白昼,连续六个月是黑夜。】
【简单的说,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地球的南北两极—————其磁场强度更相对稳定。】
【而这种相对稳定的南北磁极,则使得指南针的磁针保持在南北方向上不动,无论怎么转,都能上指北,下指南,让找寻的方向无论何时都能明辨出来。】
秦王宫。
赢政已经震惊骇然到说不出话来———
那摆在他眼前的,无论是地球,还是月亮与太阳,以及南北两极的极昼与极夜等,尽都是前所未见过的!
洁翰,神秘,难以置信,
震惊难言,那所带来的极大冲击力,几乎让他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而又岂止是赢政。
历朝历代,普天之下,所有人,无论何种身份与年龄,几乎尽皆被眼前这一幕所震撼惊呆。
他们站着的脚下,所在的一方土地,竟是圆的?!
这……这怎么可能呢?!
那月亮也是圆的?
可月亮不是有阴晴圆缺吗?
还有长达六个月的极昼与极夜现象,竟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地方存在?
北极圈和南极圈?那是世界的尽头?
不不,如果地球是圆的,那又怎谓之世界的尽头……
还有所谓的地球自转与公转,所带来的昼夜交替与四季变化……还有那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月亮围绕着地球转动?
苍天啊,这简直……简直令人心神震动!!
一时间,有人心颤难言,有人欣喜若狂,有人摇头不敢相信,有人如饥似渴……
【其实我国汉代就出现了“浑天说”。】
【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行则附着于"天球"上运行,这已经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不过浑天说提出后,并未能立即取代"盖天说",即天圆地方理论。】
【虽然两种学说后期也都有所发展,但与“地圆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并且地圆说一直都不算是我国古代常识,一直到近现代,地圆说才真正在我国普及开来。】
【真正提出大地是球体这一概念的,是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而证明地圆这一概念的,则同样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至于用实际行动证明地围这一概念的,则是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
【这位航海家率领船队,从海上向西行环绕世界一周,虽然其在与当地人的冲突中被杀,但部分船员仍坚持向西航行,最终成功回到了西班牙,成为了首先拥抱地球的勇士,也成为了地圆学说的证明人。】
众人张着嘴:“……”
古希腊,数学家,毕什么达哥什么拉斯??亚里什么士多德???这名字都好生奇
怪!!
还有西班牙又在哪里?麦哲伦是谁?
从海上向西环游世界一周,竟真的能再回到原地?!
李世民张了张嘴:“都说盛唐之影响远及海外,可这世界之大……与这世界之大相比,这 ‘远及’实在是说不出口了。”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是嗓子干哑-
“今日幸得天幕之能,才能让我等得以窥探到这世界之秘啊。”
“这就是宇宙洪荒之貌吗?那天上竟是如此……实在是让臣不知该如何形容描绘。”
“万物学说果真是奥妙无穷,人生苦短,如果不是有天幕在,定然是没有机会触及那繁多神秘的现象与奥妙的。”
贞观众臣叹息着————谁说不是呢,太壮观了。
李世民也点着头认同。
不过话说回来,探究指南针的原理竟如此神奇,可那指南针的作用……
李世民猛然站了起来!
“陛下?!”
“世界之大……那指南针用于航海之上的作用无可替代!!”
海面一望无际,没有参照物辨明方向,则相较于陆地之上,指南针的作用便是更加凸显了出来!
有用处,有大用处!!
而天幕也在此时继续开口道———
【指南针有助于打开世界市场,其在航海上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
【如用于地理发现,以及对于海上贸易,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助力。】
【比如除了麦哲伦,哥伦布这位航海家,就发现了美洲大陆,其美洲大陆上的农作物,可一直都是我们所遗憾的————为什么就不是我们提前发现了那些农作物呢?】
【我们也有航海家啊,而且比哥伦布还要更早远航于海上,甚至早了半个世纪!】
“早了半个世纪的航海家?美洲农作物?”
赢政直起身体,听天幕语气,好像很遗憾不是我们提前发现了那美洲农作物。
为什么?
这美洲农作物有什么特别的吗?
【众所周知,现在我们常见的马铃薯,玉米,番著等,都是出自美洲。】
【而单说这三样农作物的亩产量,就
远远高于水稻和小麦。】
【在近代以前,水稻和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并不能有效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饥饿压力。】
【但马铃薯,玉米和番薯这类农作物,不仅产量超高,而且具有强大的适应性。
其普及不仅带来了农耕人口的大增长,同时也有效解决了饥饿问题……毕竟单说马铃薯,其产量就是小麦的三四倍之多,不仅可作为主食,还可作为美味佳肴食用,用处可谓是大大滴多。】
赢政:“!!”刘彻:"!!!"
李世民:"!!!"
这个叫马铃薯的,其产量是小麦的三四倍之多?!高产还适应性强?!
这是真的假的————
【直到现在,“靠什么养活世界”,都一直是个需要被解答的问题。】
【而小麦,马铃薯,水稻,玉米被列为四大主粮,其中马铃薯可是被定义为"未来的粮食",足可见其高产和耐种,以及用途之广等特性,真的尤为优越重要。】
【除此之外,来自美洲的农作物又何止马铃薯,玉米以及番薯等.
而除了农作物之外,其他作物——诸如橡胶,主治疟疾与高热的金鸡纳等也尤其不能忽略!】
【不过话说回来,美洲农作物最初传入中国,可是从明朝就开始了。】
【明朝有最早的玉米记录,可是这类从美洲传入明朝的农作物一直都很低调,没能被多重视起来。]
【而早于哥伦布半个多世纪远航于海上的,我国那位航海家,也是出自明朝!】
【没错,说的就是郑和下西洋——可真真是比哥伦布早了半个多世纪!但没有明确记载郑和到了美洲大陆。】
【所以真的是太可惜了,事实证明,单有指南针还不够,还得有世界地图啊。】
明朝朱棣时期————
朱棣诧异往旁边看去:“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