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诗】杜甫石壕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高仙芝点了点头。

    “爱卿,这贼阉可曾害你?!”李隆基豁然起身,关切地望向高仙芝,一副想要替他伸冤的急切模样。

    “我没有!我有恩于高仙芝!”边令诚嘶声力竭,可根本没人理他。

    最后还是高仙芝自己摇了摇头:“回禀圣人,当时臣还不是节度使,攻破小勃律后,夫蒙灵察将军不满臣越级表功,多次为难于臣,欲抹臣及下属军将之战功。是监军边令诚将此事上奏朝廷,力陈此战之艰险与军将之功绩,臣方得圣人垂蒙……”

    “是我!是我!”边令诚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眼睛一亮,疯狂点头:“是我上奏的!是我上奏的!我是忠臣,我有恩于高仙芝,你们不能杀我!”

    “你有恩于高特进?”封常清眉头一压,指着石潭目露凶光:“你就是这么有恩于高特进的?在战危之时,索贿赂、进谗言,将我和高特进两人斩于军前……这就是你说的恩?”

    “一码归一码!”

    边令诚一梗脖子,口不择言:“我奉命行事,下令的可是圣……”

    “住嘴!”

    滚烫的热茶砸在脑门上,边令诚没说完的话顿时转为一声惨叫。

    李隆基收回手,声音冷得像块冰:“如此贼阉,不必与他多言。带下去,杖杀!”

    “圣、圣人!奴才错了、奴才错了……”

    边令诚这才回神自己刚才说了什么,他赶紧跪倒在地,拼命磕头:“圣人、圣人……奴才不会干那样的事情!水幕说的是未来、未来……未来谁又说得准呢?!奴才不会那么做的!奴才是冤枉的!”

    “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李隆基面不改色,挥手让侍卫动手。

    区区阉人,不过蝼蚁。

    死一个家奴能给自己出口气,还能笼络武将们的心,这对李隆基而言简直再划算不过。

    “高仙芝!高仙芝——哦不,高特进!特进大人,救我,救我!”

    边令诚死死抱住高仙芝的腿,痛哭流涕:“没有我,你怎么能当上节度使?!没有我,你怎么能成为特进?!我有恩于你,你得救我!”

    “挟恩图报,果真小人!”

    封常清咬牙切齿,望向高仙芝:“高特进,莫要被这阉人蒙骗了!”

    高仙芝微微颔首。

    他俯身抚上边令诚鲜血淋淋的食指,在边令诚迷惑的目光中,高仙芝略一用力,将他的食指从自己的裤腿上扯落:

    “首先,您身上这件青衣就是圣人对您禀忠直谏的奖励……边大人,您几年前就已经领过酬劳了。”

    高仙芝一边慢条斯理地解释,一边握住边令诚的中指轻轻一掰:

    “其次,晋升节度使、得封特进,是我一刀一枪拼来的军功,而不是因为您那几句美言。当年小勃律之战,您畏缩不前,是我独自领兵深入敌军,活捉苏失利,但愿您没忘记。”

    高仙芝扯开边令诚的无名指,平静继续:

    “最后,我虽目睹未来您冤死我与封将军的场面,但我刚才仍强忍着没有对您动手……这是我对您当初那几句美言的最后报答。”

    “边大人,恩已偿清,如今该轮到您赎罪了。”

    高仙芝扯下边令诚最后的小指,将面如土色的太监丢向侍卫。听着边令诚绝望的惨叫,他对上封常清的眼睛,目露愧疚:

    “未来,是我连累你了。”

    封常清朗声大笑,拍了拍高仙芝的臂膀:“高特进,能成为您的副手判官,是我封常清的荣幸。”

    众人望着这一对节度使和判官,无不欣慰敬佩。

    “好!好!”

    李隆基抚掌大笑,一手拉住一个武将:“两位爱卿骁勇善战、忠贞爱国,实乃大唐之福,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李隆基不合时宜地插入引起了众人的不

    满,见他笑得开怀,邓景山凉飕飕地插嘴提示:

    “圣人,其他的宦官您准备怎么处理?”

    李隆基瞪了他一眼,欢愉的面色顿时有些讪讪然。他瞥向一旁已经昏死的李辅国和鱼朝恩,李隆基不耐烦道:“这个,还有这个,都拉下去,午门候斩。”

    目送三人被侍卫拖出花园,李隆基满意点头:“如此,奸阉就处理干净了。”

    “哦?不见得吧。”

    邓景山煞风景的声音再次响起,对上李隆基冰冷的目光,他微微一笑:“圣人,杀三个宦官治标不治本,今日有边令诚,明日就有张令诚、王令诚……”

    听到这里,李隆基不由冷了脸:“难不成,你还想让朕取缔宦官,让朕无奴可用?”

    “怎会?”

    邓景山敷衍地拱手致歉,嘴上却仍言辞犀利:“臣的意思是,宫中宦官人数太多、权势又盛,如今宦乱未兴,圣人何不趁此良机,去疴除弊?”

    “阉人胆小,如此杀鸡儆猴即可……”

    李隆基当然听懂了邓景山的意思,但宦官说到底就是家奴,伺候的人少了,生活多少有些不便……李隆基哼哼唧唧,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正面接话。

    见李隆基如此情态,众人不由在心底无言长叹——刀子不割到自己身上,哪里会知道有多痛?说到底,君是君,臣是臣,圣人又怎能体会到被奴才勒索、欺凌、威胁的感受呢?

    或许是听到了众人的心声,水幕骤然亮起。李隆基反应很快,当即低头望去,却见上面端端正正写了两行大字:

    「唐·开成四年·十一月」

    「唐文宗李昂,李隆基后世孙」

    不过几息,那两行字氤氲散去,画面跟随着一人缓缓推进——

    集贤殿学士周墀走进思政殿的时候,看到圣人李昂正站在窗前出神。

    周墀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看到窗外有些萧瑟的花园里,立着一株落了叶子的石榴树。而圣人直勾勾看着那光秃秃的枝干,嘴唇颤抖,细若游丝的声音从两片苍白的嘴唇间游荡而出:

    “须杀此辈……令我君臣间绝……须杀此辈……”

    周墀一惊,下意识四顾张望。

    殿内寂

    寂,桌上的茶已经凉了许久——那些黄门宦官不知去哪里玩乐,看样子已经离开好久了。

    周墀松了口气。他快步上前,轻轻触了下文宗的胳膊,轻声提醒:“圣人,慎言!”

    唐文宗李昂从恍惚中回过神,散乱的瞳孔缓慢聚焦。

    他年纪不大,才三十不到,但鬓角已经长满银丝,光洁的面颊郁积着一股莫名的沧桑和颓废。

    李昂的眉心印着浅浅“川”纹,颇为愁苦,那双眼睛更是空洞死寂,如同黄梅天的江南,让人看一眼就莫名伤感。

    但周墀知道圣人为何会变得如此。

    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

    甘露之变。

    那一夜,整个长安城天翻地覆,鸡犬不宁。数千位王公大臣的血沁润了大明宫的石砖长廊……横尸流血,狼藉涂地。而他们这位少年君主被宦官挟持着困于室内,他听着门外贤良的呼救惨叫,却连摆出一个悲伤表情的自由都无。

    “是朕的错……”

    李昂又望向了院里那株石榴,光秃秃的枝丫伸向天空,如同一双双绝望的手。他恍惚地自言自语,声音轻而痛:“当初要是朕坚持一下,不斥李训,不和那群宦官入后宫……”

    “圣人!”周墀不忍地皱起眉:“这不是您的错!”

    “是仇士良他们把您劫入后宫,不是您主动逃进去的!”

    “若是我不斥王训……”

    “王训当时败绩已露,您保全自身才能谋得长久!”

    李昂垂眸:“保全自身,又有何用?傀儡一具,何来长久?”

    周墀条件反射地回头四顾。他想了想,最后干脆细细检查了一遍门边窗角,确定门外没有监听的宦官,这才擦着冷汗回到李昂身边。

    李昂沉默地看着他做这一切,脸上有种麻木的无所谓。

    周墀将冷茶递给李昂,痛心地摇了摇头。

    这原本该是喜爱赏花看戏的年纪,可他的圣人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再笑了。

    别人看戏,无不是前仰后俯、乐不可支,唯独圣人神色寂寂、郁郁寡欢,只在旁人询问时才勉强提唇一笑。

    而赏花……

    想到赏花,周墀不由深深长叹。

    上次百花宴赏牡丹,文臣们无不吟诗作对,想哄圣人开颜。圣人知道臣子好意,倒是领着人群在牡丹丛中穿梭,只是到了吟诗环节,圣人盯着那丛丛魏紫姚黄,居然脱口而出一句“俯者如愁,仰者如悦,坼者如语,含者如咽”。

    这是舒元舆的《牡丹赋》。

    舒元舆因谋划甘露之变,已被仇士良生擒腰斩。

    一时间,牡丹丛中群臣默然,无人敢语。

    而圣人以袖拭泪,自知失言,却忍不住深深长叹……

    李昂接过周墀递来的冷茶。

    天已深秋,瓷盏冷得刺骨,但李昂没有拒绝周墀无言的安慰。他将冷茶捧在手中,看那杯面上浮动的青芽,毫无由来地突然发问:

    “周学士,你说……朕与前朝哪位君主可相比拟?”

    周墀有些意外,但更多却是惊喜——这倒像个少年君主会问的问题,圣人能有此问,看来此刻心情已有好转……他赶紧上前一步,趁热打铁,欲令圣人开颜:

    “圣人当比尧、舜!”

    李昂先是一怔,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周墀,随即不赞同地摇摇头:“朕岂敢比尧、舜?”

    “所以问卿者,何如周赧汉献耳?”

    周墀愣住了。

    周赧王,为赵、韩、秦、楚所欺,郁愤而终。

    汉献帝,为董卓、曹操所挟,被迫禅位。

    这是历史上素来为人耻笑的两个皇帝,圣人怎么就……

    没有等到周墀的回答,李昂丝毫不感意外。

    李昂苦笑了下,晃着茶盏,自顾自地说了下去:“赧、献二帝受制于诸侯枭雄,如今朕受制于家奴……如此说来,倒是朕不如他们。”

    “圣人!会有机会的!”

    周墀顿了顿,望向窗外,看着那树空荡荡的枝丫,他蓦地想起那日殷红如血的石榴花,脱口而出:

    “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

    玄、肃二宗。

    李昂静静望着周墀,既没有斥责,也没有赞同,只是沉默地盯着他。

    片刻后,周墀重新低下头。

    李昂看着狂风中颤抖不休的石榴树,忽然有种预感——这石榴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细若游丝的声音从两片苍白的嘴唇间游荡而出。周墀听到他的圣人又在轻声重复着那个不可能实现的梦:

    “须杀此辈……令我君臣间绝……须杀此辈……”

    ……

    水幕的最后,人影散去,两行小字重新浮现:

    「次年正月四日,文宗李昂薨逝。」

    「享年三十三。」

    这下子,刀子真的割到自己肉了。

    李隆基像是被人活活捅了一刀,脸上血色尽褪。他立在原地恍惚许久,如同文宗附身,好半晌才勉强回神。

    李隆基倒退一步,突然转身拉起邓景山的手,言辞恳切:“爱卿所言甚是,朕以为,当下正是去疴除弊的良机——爱卿助朕!”

    邓景山挑了挑眉,没有说话。

    见邓景山不应,李隆基心下愈急,他又回身拉住郭子仪的手,重重摇晃:“爱卿助朕!”

    郭子仪无奈点头,安抚道:“臣一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只是敢问圣人,如今宫中黄门数量几何?”

    李隆基赶紧朝高力士招手,示意他上前作答。

    “这……”高力士有些为难,在心底飞快估计了下,小心回禀:“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率四万人。”

    闻此,李隆基有些吃惊地拧起眉:“如此多?神龙中才不过三千余人。”

    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望向臣子,却见众人面色淡淡、像是丝毫不觉意外。李隆基顿时有些尴尬,他勉强定了定神,抢先问道:“那这些黄门的品阶如何?紫衣、黄衣各有几人?”

    三品及以上着紫衣,六品及以上着黄衣。

    高力士的头越发低垂,就连声音也轻了许多:“品官黄衣已上三千人,衣朱紫者千余人。”

    “什么?”李隆基不敢置信,皱眉反问:“朕记得散职

    勋爵的提拔是有年龄限制的,怎会一下子冒出如此多黄衣紫衣,他们都满足年限了吗?”

    高力士面露为难,似乎难以启齿。

    邓景山倒是毫无顾忌,大喇喇地掀开李隆基的遮羞布:“圣人,自开元以来,这规矩早就被您亲自打破了!”

    “就以高大人为例,您天宝初加他为力士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随后进封他为渤海郡公,天宝七载您又晋他骠骑大将军……短短五年,高大人连升数级,您忘了呀?”

    李隆基瞪着高力士,像是第一次意识到这件事。那些一时兴起的委任一件件、一桩桩地从记忆深处浮现,令李隆基的面色逐渐难堪。

    郭子仪朝邓景山摇了摇头,示意他收敛着点。

    见李隆基久久不言,郭子仪叹了口气,接过话茬:

    “人数官职都不是问题,唯有一条,臣有所谏——圣人,决不能让黄门碰军务!”

    “高大人任渤海郡公,不过闲职散爵、以此彰显圣人荣宠便也罢了,但右监门卫大将、骠骑大将军可与宫中禁军关联……”

    看着李隆基目露凶光,郭子仪点到为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