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六郡良家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陈平犹豫了一下,明显没什么底气,

    “继匈奴人向燕国卖马的消息之后,还没有更新的消息。”

    “卖马的事儿,说得也是含糊其辞的。

    到底卖了多少匹?是只卖这一次吗?后续还卖吗?”

    刘季眉头紧锁,对传回的情报不甚满意。

    “怎么说呢,臣这次派去的谍者,尚未打入王庭,始终在外围兜圈子,只能从牧民口中套些小消息。

    就连卖马这事,也是运马的途中被牧民们发现,大家议论纷纷,才被谍者们得知了。

    所以,若事情真走到那一步,冒顿单于究竟如何打算,咱们一无所知。”

    “嘶——就连那几个女子,也进不去王庭?”

    “大抵还没有,臣对此也大惑不解。

    看来,冒顿比咱们想象的,还要谨慎。”

    “刘敬见没见到单于,也无从得知么?”

    刘季不死心,追问道。

    陈平摇摇头,感觉匈奴草原宛如一个巨大漆黑的无底山洞,能吞噬掉一切消息与光线。

    “罢了,用人不疑,我自信没看错刘敬,他是个懂得随机应变的人。

    咱们以不变应万变,管他与匈奴是否联合,先做好眼下的准备罢。”

    刘季的眼圈也熬得有些发黑,眉宇间透着无穷无尽的焦躁。

    没错,他们君臣口中的那个“他”

    ,指的便是迄今还在称病推脱、不肯来洛阳觐见述职的燕王臧荼。

    山雨欲来,尽管刘季口口声声要好整以暇地等待北边燕国的动静,并留有一些后手,但若匈奴真的出兵相助臧荼,那便无异于将他这个新帝直接置于火上烤。

    “也等等陇西的消息吧,一旦收到子房的奏章,无论何时,随时呈进来。”

    ***

    果然,不出三日,自陇西快马送来了张良的奏疏,详细阐述了他实地走访、勘踏月余的心得。

    以及,没有令皇帝失望的是,张太傅还就西北各边郡的治理、民生情况,进行了不厌其烦的调查。

    为此,刘季星夜于禁中召众人议事,并让小黄门去北宫,专程请皇后一同参加。

    吕雉顺着复道姗姗而来时,才知是张太傅在奏章中,建议皇帝可以请她同来旁听,因为“皇后颇知兵”

    。

    她撇撇嘴,这些日子她在南北宫出来进去,早已感知到朝中的紧张气氛。

    眼见萧何都快熬成人干了,而樊哙、灌婴等武将,以及太仆夏侯婴,均走马灯似的频繁出入禁中议事汇报,可见大事将近。

    而张子房的奏章,算是给焦躁不安的洛阳诸人稍微吃了一颗定心丸。

    只不过,这颗定心丸,是附在一系列不理想的情况之后才来的,也算是先抑后扬。

    “子房主要讲了三件事,其中一件是坏事,而另两件是好事。”

    刘季点点头,示意黄门将奏章宣读一下。

    奏章一开篇,张良便认了怂,承认计划不如变化快,向来算无遗策、料敌于先的他,却在马儿这种动物面前,备受打击。

    根据对边郡牧苑的实地查访,张良发现,自己之前关于战马的预想,还是太粗放、太乐观了。

    秦末大乱,匈奴人不断南下滋扰,六牧中的官马或流失、或用于内战,牧监的军士们也纷纷逃离,陇西的各个牧苑已基本弛废。

    可以说,天下大定后,百业待兴,朝廷重新接手的六牧,简直是个零基础的烂摊子,不单草场缩减,连懂得养马的资深牧监们都已所剩无几,专业人手极度短缺。

    而且,在各监牧使向中央的报告中,关于现有的战马数量,起码虚报了两倍。

    “切,我就知道那帮没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