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大阏氏(1/2)
秦汉时,雁门郡的治所位于善无城,共下辖十四县。
雁门郡,地处与草原民族接壤的第一线,又居于三晋咽喉,是名副其实的边郡,烽烟不断。
因此,其官员设置,自与内陆诸郡的不同。
除了郡太守位于善无的治所外,又于靠近关隘的地方,另设东、西部都尉,以东西方向排列,以便灵活机动地抵御匈奴。
眼下,总领全郡军事、民生的雁门太守,名叫陈圂(huan),是元老集团功臣陈豨(xi)的老部下。
陈豨是旧魏国人,早年亦是游侠出身,重然诺,习用武,是一呼百应的一条草莽好汉。
楚怀王元年,刘季所领的楚军经过陈豨家乡宛朐(qu)县时,陈豨率领麾下的五百余义军,投入了刘季麾下,自此成为汉初最核心的功臣宿将之一。
陈豨素来与张苍相熟,在张苍被刘季调去赵国任丞相之前,他二人一文一武,常年搭档驻守代地周边,默契无比。
这次,张苍难得从赵国回到代地之雁门郡,却是专门为刘敬出塞一事。
眼看张苍与陈豨两个老上级亲临指导,郡守陈圂殚精竭力,不嫌琐碎,为刘敬一行筹备好深入匈奴可能需要的各种补给,甚至还把队中马匹的蹄掌,逐个检查了一番。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陈圂与带队的边地商人聂叁商量了半天,不知从哪里又给使团找来了几匹高大健硕的“奇畜”
。
这是齐人刘敬,此生第一次亲眼见到传说中的骆驼。
他本来对这种形容怪异的生物心存芥蒂,但听说它们可乘、可挽、可驮,日行两百里而毫无疲态,更能数日不饮不食,便欣然将这几只庞然大物,纳入了自己远行的队伍。
万事俱备,只待出得雁门,一路北行了。
***
刘敬他们整装出发的前一天,陈圂领着张苍与陈豨二人,顺着蜿蜒的古径,登上了修筑于雁门山山脊上的长城。
雁门山的山势并不极高,却东西山岩峻峭,呈两山对峙之态,其形如门,仿佛只有天上飞雁能出入其间,故得此名。
除了固有的天险之外,更有一道巍峨雄伟的长城,蛇形于山脊上,绵延到天际,与陡峭的地势相映衬,共同造就了著名的“雁门十八隘”
。
而除非从空中飞越,地面上唯一可通行的中路,盘旋崎岖,被誉为“九塞尊崇第一关”
的雁门关,便牢牢卡在这中路上,最是易守难攻。
三人自山脊向下俯瞰,只见南面尽是漠漠平田,北面却是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二者由大山从中隔开,泾渭分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是一道土石与血肉形成的屏障,区分了内地与塞外、中原与漠北、农耕与游牧,也象征着边疆与御敌、征战与离别、忠义与节烈——
中原政权想要向外拓展,需要逾越雁门山;
游牧民族企图放马南窥,同样需要逾越雁门山。
得雁门者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
因此,早在百年前,赵武灵王的父亲赵肃侯,便利用此处地势,建造了秦汉长城的前身,赵北城。
后来,赵武灵王子承父业,胡服骑射,大破楼烦、林胡等异族,设立了雁门郡,之后更有赵国大将李牧长期驻守,抵御匈奴。
而如今,刘敬却要从这道关走出去,去向未知的险境,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为朝廷争来数载和平喘息的时日。
张苍默数着绵延不断的敌楼与烽火台,又不禁叹道,
“我原以为,刘敬这人,既献了和亲之策,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