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13(1/2)
【那么大量的文人到哪里去了呢?】
【一部分,是隐士;】
“这蒙古人动不动屠城,果然不得民心!”
刘邦对隐士非常熟悉。
一部分隐士是不愿意接受新朝的前朝遗民,包括前朝的宗亲贵族、大臣等等;
一部分是觉得前朝更好的文人,这一种随着天下安定也可能投效新朝。
汉初也有不少隐士,宁愿归隐山林也不愿意出山做官。
刘邦只要一想宋朝那么重视文人,到了元朝突然连科举都不开了,就幸灾乐祸地看笑话。
这元朝的隐士,恐怕不少吧?
【一部分,是小吏,是元朝特有的儒吏;】
文人们听到“儒吏”,比听到元朝不开科举还要愤怒。
不开科举可以理解为蒙古人重武轻文,没文化还不重视文化,但是文人去当小吏,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折辱人!
要知道,唐宋时期,有些举子被安排到地方上当“吏”,是宁愿辞官不去,也不会去当“吏”。
——这也就是《人虎传》类似的故事。
对讲究颜面的世家来说,一开始当“吏”,一辈子都被人看不起,这时候可不流行什么从下往上升。
宋朝时期,金陵李恒虽然是进士出身,因为贫困给小吏凌立义的父亲写了墓志铭,就被世人瞧不起。
整个唐宋,“吏”无品级,文人一向鄙薄,称之为“胥吏”“吏役”,唐人沈千运直呼小吏:“谁能做小吏,走风尘下乎。”宋朝也是“尚文贵儒而贱吏”。
然后到了元朝,儒生想进官场,普遍得从“吏”做起:“吏出于儒,儒吏合一”。
【还有一部分,就是进入市井求生,形成了特有的“浪子文化”。】
【元朝的俗文学作家,从文人雅士中分离出去,从雅入俗,投入俗文化的创作中,创造了俗文学的辉煌。】
【这就是“元曲”辉煌的原因,也叫做“元杂剧”。】
李隆基眼睛嗖的亮了。
原来还可以这样,文人由雅入俗?
他一直很喜欢戏曲,甚至自己还会亲自扮成丑角上台演出,还在宫中设了梨园和诸多戏子来演戏。
但是天幕骂他奢靡的次数太多,现在再那么大动干戈一定会被大臣上谏,不如,让文人去写?
民间戏剧文化发展起来了,自己直接去看,岂不是美哉?
【华夏古典戏曲发源于先秦,至宋、金时期,宋杂剧、金院本的出现,标志着戏曲的成熟。到了元朝,杂剧大盛,迎来了第一个戏曲高峰期。】
【因为大量文人的加入,元杂剧的题材丰富,内容多样,出现了历史戏、公案戏、神仙道化戏等,爱情婚姻戏是元
杂剧中数量最多、比例最高的。】
【在元朝以前,唐宋文人很少下顾戏曲,到明朝,创作戏曲的作者又回到了文人圈子和书斋里,元朝杂剧作家流连于秦楼楚馆,以一种“戏玩”的态度参加书会,许多后世的名家都是“书会才人”。比如马致远就是元贞书会才人,还有“玉京书会”“武林书会”“九山书会”等等。】
【书会才人是一个固定创作群体,里面的浪子们以自己的浪子生涯自豪,“浪子”这个在宋朝为士人所不齿的头衔,在元朝引以为荣。】
关汉卿一边搂着一位名妓,喝着名妓送来唇边的美酒,哈哈大笑:“我就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他状若癫狂,但是一声豪气让名妓眼露欢喜,顺着关汉卿的词唱起曲来。
“我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关汉卿自己拿起酒壶,在名妓的环绕中自顾自唱起了主角戏:
“我要占排场风月功名首!”
【从时代背景来说,元朝无论是经济还是医学很多方面,盛世时期并不差。乱世就不用说了。但是元朝的乱世,格外多。】
【除了常年征战,最主要的是统治阶级本身的问题——元朝没有汉族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每一位帝王的登基都伴随着腥风血雨。】
【这也就意味着,元朝的中央核心,依然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汉人想要掺和进去,可能还没发达就已经死翘翘了。】
【而且元朝的汉人想要走仕途,从儒吏做起,也只能止步于四品。四品以上,尤其是在元朝很有权力的宰相,我放一下名字就能看出,全是蒙古人。】
“哎,当官难,不当官也难,这世道,哪里都不容易。”
刚刚辞官的王实甫很能体验天幕所说的政治动乱。
在蒙古人当权的元朝,汉人是饱受歧视,非常不容易的。
而且,俸禄极其微薄,这也让不少儒生哪怕当官也得去卖字画来维持家用,或者去学校当教师。
也就是元朝各种官学私学多,儒生或者儒吏去当教师挣钱补贴家用成了非常普遍的一个差事。
王实甫直接辞官后,就开始写杂剧。
现在每日与勾栏伶人为伍,反倒是自在许多。
【元杂剧有些经典剧目,来源于唐宋时期的诗歌或者词曲。】
【比如白朴的《裴少俊墙头马上》,又名《墙头马上》,源自白居易诗歌《井底引银瓶》。】
【原作中是李家千金奔者为妾,但是白朴改成了李千金大胆捍卫爱情,大团圆结局。对了,这里裴少俊的父亲是裴行俭,就是大唐那个官员裴行俭。】
裴少俊的父亲裴行俭与李千金两家父辈原本有婚约,后来政见不和被迫搁置。
但是两家的小儿女却因为偶遇,渐生感情。
裴少俊到洛阳购买花木,特意到李家的府邸探访,在府邸巷外,隔墙遇见了李千金。
裴少俊看着
墙内年轻美貌的姑娘,眼神直白而大胆:“姑娘就是我那指腹为婚的未婚妻?()”
李千金含羞带怯:“是我。⒌()_[()]⒌『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两人正值青春年少,情窦初开,隔着墙,在你有心我有意的对话中,越交谈越火热。
裴少俊大胆地请求:“我可以进来吗?”
李千金是偷偷爬到树上看向墙外的,见状连忙看向周围,趁着身边的丫鬟和老嬷嬷不在,偷偷答应,还偷偷开了后门让裴少俊进入府邸。
“这边走,府上人多眼杂,你小心点。”李千金羞答答地把裴少俊引入府中,又紧张,又怕被人发现。
为了安全起见,李千金瞒着所有人,把裴少俊引入自己闺房
而裴少俊显然也不是老实的,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在李千金的闺房中私定终身。
此后不断私会,终于被嬷嬷撞见,老嬷嬷愤怒地把裴少俊锁在房间内,并且要禀告给李千金的父亲。
李千金哀求:“嬷嬷千万不要告诉我父亲!”
老嬷嬷为李千金被引诱痛心疾首:“这男人不是好东西,若是喜欢你,三媒六聘迎娶进门,哪有这样偷偷摸摸,这算什么!奔者为妾,小姐你堂堂千金,是想给人作妾吗?”
“都怪我爹,是我爹不允许,我们本就该是夫妻!”李千金却恋爱脑上头,只责怪自己父亲拆散二人的姻缘,一直拖着不肯让二人成婚。
老嬷嬷好说歹说,李千金不但没有被说服,反而倒打一耙:“嬷嬷你若是不放了他,我就说是嬷嬷你当红娘,撮合的我俩!”
“你你你!”老嬷嬷又气又怕,最后索性放弃:
“罢了,随你吧。”
这一放弃,老嬷嬷把裴少俊放出来,直接不管了。
李千金更加大胆,趁父母不在家,直接跟裴少俊私奔去长安,偷偷住在裴家后花园,七年时间生下一儿一女。
又一年,清明节时,裴少俊的父亲裴行俭发现了李千金和两个孩子,非常愤怒,要求裴少俊休妻。
李千金大胆地陈述:“我们本就有婚约,怎么能说是私奔?我们就是天赐的良缘!”
但是李千金一个人大胆也是徒劳无功,裴少俊依然写下了休书,把李千金赶回洛阳家中,但是把自己的孩子留了下来。
等到裴少俊状元及第,当上了洛阳县尹,重新开始寻找李千金。
而李千金父亲为她撑腰,裴行俭知道了李千金的身份,带着两个孩子前来赔罪,李千金看在孩子的份上,认了裴家。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种故事很眼熟?】
【这不就是现代的狗血剧吗?!】
太平公主刚被李千金的无脑雷的不轻,突然听到没听过的词汇,有些疑惑:“狗血剧?狗血和戏剧有什么关系?”
“民间说狗血可以辟邪,东汉《风俗通义》中谈到秦德公杀狗的故事,就说过‘作伏祠,杀狗磔邑四门,以御蛊灾’,就是把狗剁碎了布置在城池的四个方向,但是这跟戏剧有什么关系?杀狗
() 辟邪的戏剧?()”
上官婉儿说着也觉得不像,天幕刚刚说的故事明明就是爱情故事。
武曌笑了笑:“也许就是辟邪,给李千金的脑子驱驱邪。?()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上官婉儿若有所思:“有道理。”
都糊涂私奔还给男人生了两个孩子还被休,被休之后还能原谅,这脑子是需要驱驱邪。
【果然,我们现在玩得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这种为爱私奔——私定终身——带球跑生娃——被棒打鸳鸯强行拆散——重新复合原谅——大团圆结局,千年以来的套路一点没变。】
私奔、私定终身、棒打鸳鸯都能理解,带球跑是什么意思?
各朝小说家从中寻找写作的技巧,开始疯狂做笔记。
而被参考的白居易有些生气:“女子私奔后不会容于夫家,夫家就算接受孩子也不会接受女子,我的原作哪里有这大团圆结局,这不是误导闺阁女子吗?”
《井底引银瓶》是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中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诗歌记录的同样是与“琵琶女”类似的女子不幸的命运,因为墙头相遇,女子与男子私奔,结果不容于夫家,只能委身为妾,没资格参加家族祭祀,也没有被尊重。
在诗歌的末尾,女子后悔了,并且劝后来人:“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大唐的风气已经比后面的朝代好很多,相对来说是允许自由恋爱的,只是婚事依然必须经过父母同意,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序便是“止淫.奔也”,显然对私相授受是非常不支持的,写这首诗就是为了劝诫天下女子不要跟人私奔,结果被元朝的文人改得完全相反,给了女主私奔的勇气和好结局,变成了支持私奔。
【石君宝的《鲁大夫秋胡戏妻》,又称为《秋胡戏妻》,源自西汉刘向的《列女传》。】
【这个梗大家也会觉得很熟悉。】
秋胡是鲁国人,无钱无势,迎娶罗梅英后,新婚三日就被拉去充军,一去十年音讯全无,留下罗梅英在家操劳照顾婆婆刘氏。
这时有李大户垂涎罗梅英美色,谎称秋胡已经战死,以免除罗梅英父亲债务为条件,还给出财物,换取罗梅英改嫁。
罗父接受,诱骗婆婆刘氏也接下财物,但是罗梅英坚决反对改嫁。
在这种艰难地坚持中,秋胡从军后已经升官成为中大夫,得到了国君的重金赏赐,升官发财就荣归故里。
回乡途中,秋胡在桑园遇到罗梅英,夫妻二人都没有认出对方,秋胡趁四下无人就言语调戏罗梅英,被罗梅英严词拒绝。
等回到家中,秋胡才发现自己调戏过的女子竟然是自己妻子,而罗梅英为此非常愤怒,认为秋胡人品不端,让秋胡写下休书。
秋胡为之十分不理解:“我已是中大夫,日后你成为我的妻子,夫荣妻贵,还可以当诰命夫人,为何要我休妻?”
罗梅英依然为秋胡调戏自己愤怒:“我
() 不稀罕当什么诰命夫人,你只把休书写来便是!”
两夫妻争执不休,罗梅英认定丈夫人品轻浮要他休了自己,秋胡反而坚定地认为妻子品性贞节就是不休。
争执中,一直打罗梅英主意的李大户又来了,而且还带着罗梅英的父母,再次一起来逼罗梅英改嫁。
李大户先进门,一进来就问:“罗氏,你想好没有?你夫君已经死了,不如改嫁给我,带你一家吃香喝辣的,保你富贵无忧。”
秋胡听到自己被一个陌生男人说自己死了,问罗梅英:“这李大户是谁?来我家作甚?”
“来逼我改嫁的。”罗梅英一声冷哼,对两个男人都看不上。
秋胡对差点抢走妻子的男人毫不留情,开口就让自己的随从抓人:
“来人,抓这李大户去官府!”
李大户被抓了还一脸懵,而随后赶来的罗父罗母看到秋胡后心虚又惊讶:“女婿,你竟然还活着?”
完全不敢再提让罗梅英改嫁的事。
但是罗梅英反而坚定要和离。
罗父罗母也不理解,昔日秋胡被传死讯,那么艰难时不愿意改嫁,怎么现在秋胡荣归故里反而要改嫁?
“都怪我,是我的错。”秋胡把自己回家途中的轻浮举动说完,再次向罗梅英道歉。
“是老身没教好儿子,都怪我!”婆婆刘氏哀求着罗梅英,“你就原谅秋胡吧!”
最后,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
【最后罗梅英当然是选择了原谅~】
【又是一个大团圆结局~】
原作者石君宝挠挠头:总觉得天幕的语气奇奇怪怪?难道大团圆不好吗?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罗梅英坚贞,秋胡浪子回头金不换,岂不是绝配!
【马致远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又名《青衫泪》,源自唐朝诗人白居易及其《琵琶行》。】
白居易:???又来?
他好想说:放过我吧!
他的弟弟白行简笑嘻嘻:“还好,我的《李娃传》已经成书了,后人没法学。”
白居易突然表情诡异起来:“元朝的文人不会是学的你吧?”
《李娃传》讲述唐玄宗年间的名妓李娃与所爱士人荥阳公子历经磨难,终于圆满结合的故事,也是大团圆结局,跟这元朝戏曲的风格很像!
【白居易造福了多少人,从唐宋元到日本,若是登记版权,别人学一下他就得交钱,白居易靠着版权都能成富翁了。】
【这个《青衫泪》算是白居易的同人故事,因为讲述的是白居易与官妓裴兴奴的故事~】
历史上的白居易被贬,遇到了琵琶女,写下了《琵琶行》。
但是元杂剧里,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裴兴奴发誓为白居易守节,老鸨贪图茶商刘一郎的钱财,合谋起来造假,伪造白居易家人的笔迹给裴兴奴写信,谎称白居易已经病死。
裴兴奴悲痛欲绝之际,老鸨把她卖给了刘一郎,随着一起南
下。
南下途中,白居易好友元稹恰好来探望白居易,一起泛舟湖上,听到裴兴奴正在悲伤地弹琵琶,元稹告诉了白居易,白居易与裴兴奴相认,才知道自己被假传死讯。
此后,裴兴奴被白居易带走,元稹回朝后将此事禀告皇帝,皇帝杖责老鸨,流放刘一郎,让白居易官复原职,给了裴兴奴侧室身份。
.
白居易有点想骂人。
自己写个诗,还变成了戏本子里的“男主角”,又是青楼女子又是侧室的,他在后人眼里就是这种风流形象?
元稹哈哈大笑:“托你的福,我也有了戏份。”
白居易被刺激多了,反而没那么生气:“别急,没准你还有大戏。”
白行简继续刺激哥哥:“兄长可真是受欢迎,大家都很喜欢你!”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这个石君宝还该写过白居易弟弟白行简的《李娃传》,改成了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
【不过白行简最出名的其实是他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阴阳交欢嘛,没错,这是一本房中术书籍,被称为“唐朝色/情文学的巅峰”,可以与《游仙窟》有的一拼。石君宝怎么不改这本书呢,古人还是保守了点啊!】
白居易先是哈哈大笑:“阿怜,元人也很喜欢你。”
紧接着就听到了房中术书籍,还是色啥巅峰……
白居易的脸色渐渐惨白:“完了,白家的清誉,完了……”
白行简表情讪讪:“这种房中术天幕怎么也说,万一后世人真排了戏,岂不是连累我……”
元稹笑得眼泪都要出来了:“恭喜两位白兄,天下闻名了!”
白居易冷冷瞪着好兄弟:“我记得,你好像写过《莺莺传》,你说元人会不会放过?”
元稹:“那肯定不会……”
谁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