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9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10(1/2)
清朝,田同之抚须与其他学者介绍:“诗言志,歌咏言。诗贵气端庄,而词太过轻佻,难登大雅之堂。”
从一开始,诗歌就被尊崇为庄重高雅文学的范本,词作为晚生代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市井俚俗的特质,是文人士大夫关起门来吟风弄月的“淫.词艳.曲”,传统文学界始终怀有偏见。
【北宋前期,词的主要领军人物是晏殊晏几道父子、欧阳修等一批词作者;此后,范仲淹的词跌宕起伏,豪放悲壮,柳永自创新调,以长调慢词代替小令,加入草根格调,突显楼阁茶馆,情丝缠绵的风格,成为了宋词新的接力者;】
已经年迈退休的晏殊在自己的府上,看到自己和儿子晏几道都榜上有名,颇为得意。
但是紧接着看到欧阳修和范仲淹,一声冷哼。
“虽然欧阳修小有才华,但是那脾性,不堪大用!”
晏几道奇怪:“欧阳修不是很尊重您吗?”
晏殊依然没什么好态度:“吾重修文章,不重它为人。”
您最初点人家为第一名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晏几道看着父亲的脸色,满脸嫌弃,挠挠头,最终聪明的没有追问。
.
欧阳修在朝堂之上,身边是范仲淹,同样也提到了晏殊。
范仲淹与欧阳修交好,看到二人都榜上有名很高兴,看到晏殊的名字心情复杂:“永叔,当年,还是晏师提拔的你。”
欧阳修犀利道:“那又如何,晏师可看不上我们的庆历新政。”
欧阳修比范仲淹小18岁,是忘年之交;
有意思的是,欧阳修比晏殊也小18岁,曾经是师徒之谊。
欧阳修参加礼部考试时,晏殊正是主考官,非常欣赏欧阳修的才华,点欧阳修为“省元”,也就是第一名。于是欧阳修一度以“晏殊门生”自居,执弟子礼。
但是两人的师生情谊却十分短暂。
在庆历年间,西夏侵扰边境,晏殊主持朝廷军务,欧阳修担心老师日理万机太辛苦,就冒雪去探望,结果看到晏殊在家中设宴饮酒,奢靡无度,欧阳修当时赋诗嘲讽“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批评老师花天酒地。
晏殊看后差点没气到断交,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吾重修文章,不重它为人”,一度对欧阳修到了嫌恶的地步。
欧阳修却觉得十分委屈,多次主动示好,还给晏殊写信表示对老师的感谢以及被冷遇的委屈,但是晏殊依然不改态度。
欧阳修知道,这其实主要因为两人政见不和。
“晏师是一位太平宰相,虽然文采的确不错,却毫无作为。”欧阳修对晏殊的尊敬,始于晏殊对自己的提拔之
恩、以及以文论交。
但是说到政治(),欧阳修从未退让?()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也让晏殊为欧阳修不给老师面子更为恼怒。
会退让也就不是欧阳修了。
范仲淹因言被贬,高若讷推波助澜,欧阳修写信痛骂高若讷:“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范仲淹为主的庆历新政被反对,欧阳修连续向宋仁宗上书,弹劾十几名反对改革的官员,言辞激烈,举朝震动;
而晏殊去世后,欧阳修为之写挽辞,批评道“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可见对晏殊政治态度的不满。
【到北宋中期,最有代表性的词人是苏轼,他以诗为词,诗词结合,体裁更加宽泛,可豪放也可柔情。】
李清照听到“诗词结合”微微皱眉,评价苏轼的词道:“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其词是句读不齐之诗。”
【南宋时期的陆游、辛弃疾等词人都受到了苏轼的影响,而且后世、包括海外,对苏轼非常喜爱,不仅封苏轼为“词圣”,四处建生祠,还多有模仿。】
【其中,日本对苏轼的喜爱非常深刻,甚至因此诞生了日本的几位女文豪,这里稍后再说。】
苏轼笑得裂开大嘴,嘿嘿,不好意思,又被夸了。
因为天幕前面夸他,苏轼已经从被贬的地方召回京城,现在在朝堂上与众臣一起看天幕。
苏辙摇了摇头,朝廷中的党争因为天幕现在缓和许多,开始一致对外主战,但是对苏轼也是一致对外,还有些芥蒂。
天幕再次这样夸奖兄长,大臣们的眼神都不对劲了,不知道会不会又被拉一波仇恨。
【南宋前期,国难当头,许多词人不仅词风豪放,内容还慷慨悲壮、沉郁苍凉,代表人物是李清照。】
【李清照,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历经了国恨家难,她的《漱玉词》从曾经“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少女情怀,变成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女中英豪,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婉约词宗”。】
【沈谦在《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煜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因为时代不同,赵匡胤无缘见到李清照这位宋朝的才女,却对词中的气魄颇为欣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好词,好气魄!”
此时已经被囚禁的李煜一阵阵的失神:“男中李后主,原来后世还记得我的词。”
李煜一阵阵苦笑。
虽然父亲和国民一直对他寄予厚望,他最终还是投降了大宋,不知道史书对他这位亡国之君会如何评价。
但是看来,至少自己在文采上还是被认可了,这岂不是与北宋那位亡国之君宋徽宗很像?
李煜有些无奈,又有些绝望:明明,自己不是那宋徽宗。
他不想当皇帝,为了避免太子猜忌主动退让,被迫登基后还设置了龙翔军苦练水军,可奈何金陵被围,米粮断绝
() ,他派人求缓兵,宋太祖却表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最终将领战死,他被俘虏,南唐灭亡,自己成为了亡国之君……
【到了南宋中期,出现了史上最能打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不仅开创了爱国词派稼轩派,以散文为词,以报国效忠为主题,还骑马仗剑,孤军杀敌,带兵杀回心心念念的南宋朝廷——可惜,他遇到的是宋朝的皇帝,但凡他遇到的是秦皇汉武,也不至于后半辈子去当个小官调来调去浪费一身武将才华。】
辛弃疾想起曾经在沦陷区的快意恩仇,再想想与理想完全不同的现实,脸色一阵黯然。
原来,他的结局已经注定,回到南宋,被当成“归正人”还不是最差的,还有更差的境遇?
那他过江又是为了什么?
.
“能文能武,这里厉害!”刘彻不得不承认,天幕这话说到他心坎上了。
骑马仗剑,孤军杀敌,这不就是他最想要的将军吗?
刘彻挑剔地看了一眼司马相如,人,就怕对比。同样才华横溢,但是要说能文能武,司马相如这小身板,算了。
司马相如:“……”
【到了南宋后期,主要有两派词人,一派是稼轩派,主要人物有刘克庄、文天祥等,风格偏向壮志未酬,情调沉痛悲郁;一派是白石派,主要人物有吴文英、周密等。他们重视音律技巧,内容凄凉哀怨。】
天幕放出这些词人的代表作。
哪怕是豪放派,到了南宋末年,风格一个比一个悲痛,看得大唐文人憋屈的很。
李白十分不适应:“怎么一个个都愁苦的很……”
此时还年轻的杜甫,还没有感受安史之乱,看得心头压抑:“宋朝的平民看来过得很惨啊。”
连文人士大夫都如此沉痛,那那些平民百姓岂不是更加艰难!
【宋朝的文风兴盛,许多文人是先后相继的。】
【比如欧阳修扶持起来的文化精英有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等;苏洵、苏轼、苏辙“一门二苏”,成为“二杰”;此后苏轼又培养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此外,陆游是曾巩的学生,陆游、辛弃疾以词为友;】
【还有李清照,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有个好友就是晁补之,从辈分和两家交情上来说,李清照得叫苏轼一声“爷爷”;李格非自己也是“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在馆职,俱有文名,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从师承来说,李清照得叫苏轼“师祖”。】
苏轼戳了戳弟弟的后背,小声说悄悄话:“当年我被贬黄州,李格非还来探望过我。”
当时,苏轼还写过一封信《与文叔先辈二首》,“文叔”就是李格非的字。
苏辙无奈,朝李格非的方向抬了抬下巴:探望归探望,您看人家搭理你吗?
【为什么如此人才济济还说不如大唐呢?】
【首先与“词”这种题材有关系。】
【词牌本身有约束,创作主体必须在命题立意、斟词酌句上严格遵循儒家的价值准则,词人的情绪表达和叙事空间受到诸多限制,不能随心所欲的像诗这种文学体裁一样淋漓尽致。】
这一点,许多词人都得点头。
不是每个词人都会原创词牌的,如果不原创词牌,按照本身词牌的韵律作词,就必须符合词牌的韵律。
李清照挑剔苏轼的词,在现代不唱词牌小曲的人看来是挑剔,是文人相轻,甚至可能是涉及到李清照父亲立场与苏轼政见不和,但是放在当时,按照词牌韵律的严格要求来看的确不和。
苏轼不是单纯的词,更偏向以诗作词。
【其次,也与时代背景有关系。】
【两宋是历朝历代的封建大一统王朝里边患最严重也最突出的朝代,从一开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长城被契丹铁骑践踏,到后来辽金西夏的不断侵扰、蚕食,重文抑武严重削弱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国家积贫积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