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主动请缨 为了阻止大批匈奴入关(1/2)
韩嫣惊得脱口而出,“陛下跟他们有仇?”
身为功勋之后的韩嫣就是这么看不起世家子弟。他这样的“佞臣”在世家当中都是好的了。像灌夫那种仗势欺人鱼肉乡民的才是大多数。
让一群酒囊饭袋上战场,给匈奴送人头,长匈奴志气吗?
“韩兄,陛下听见了会很伤心的。你这些年吃的用的都是陛下早年赏的。”卫长君嘴上这样说,脸上满是笑意。韩嫣只觉得浑身发冷。明明他顶着暖阳走了二里路,合该热的出汗才是。
卫长君:“陛下是想给他们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那,那也不能叫李广带兵。我承认飞将军名气大,百步穿杨不在话下。可今时不同往日。仲卿首次出征前所有人都在同一个起点,用谁都一样。如今有跟匈奴交过三次手的仲卿,有跟匈奴打过两次的李息,还有去年随仲卿出征,立功封侯的苏建和张次公,除了仲卿,哪个不比他有资格?”说到此,韩嫣还嫌不够,“匈奴逐水草而居,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相隔千里都很正常。张骞说的匈奴部落冬天在西,夏天极有可能跑去东边,上谷或代郡直北方向。李广知道这些吗?”
卫长君点头:“我弟你还不了解,肯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使他不想说,陛下也会告诉李广。这几次出兵计划都是陛下定的。李广听陛下的纵然无功也不会有大过。”
韩嫣冷笑:“我是没上过战场。可我看过兵书。战场上瞬息万变,主将没有经验,又不像仲卿天生的将才,一盏茶的工夫就能全军覆没!”
“可是陛下主意已定。”卫长君忍不住高看了他一眼,韩嫣傲归傲,这些日子也没少抱怨天天吃粮食,偶尔才有一顿荤,吃的他快便秘了,比公孙敬声还娇。他在军国大事上面竟然可以做到这么实事求是。
韩嫣满腔怨气一下子没了。
刘彻的狠,韩嫣从未亲自领教过。可他有眼睛。普天之下除了皇家人,卫长君算得上刘彻最敬重最在意的人。可他不止一次顺势算计卫长君,事后还没什么表示。要叫刘彻改变主意,绝无可能。
要让刘彻念在功勋的份上绕过他的后人,刘彻也有话说,功勋有功,皇家也不曾亏待他们,封侯赏赐一样不少,还要皇家怎么做?难不成把他们当祖宗供着吗。
韩嫣的脸色很是复杂,最终化为一声叹息。
卫长君笑道:“我是不是没说并非陛下强制,而是自愿原则?”
韩嫣猛然看向卫长君。
卫长君:“世家子看不上底层庶民和奴隶。仲卿正是世家子最瞧不上的奴隶,在他们眼中都算不得人。偏偏陛下重用仲卿,虽然他麾下有世家子弟,可这几年一直被仲卿压着,哪怕去年李息独领一支兵,也是作为僚兵为仲卿提供帮助。
“世人皆曰封侯难难封侯。偏偏仲卿又叫封侯变得很容易。这么多原因加一起,世家得多恨仲卿?不叫他们发泄出来早晚出大事。”
卫长君不禁怀疑后来李广儿子“误伤”卫青,传言为父报仇——李广迷路贻误战机羞愧自杀,其子李敢认为身为主将的卫青该给他父偿命。实则卫青屡立奇功,同他年龄相仿又比他出身“高贵”的李敢籍籍无名,因此羡慕嫉妒很他。为父报仇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韩嫣每年都会回城过节,跟世家子弟来往,知道他们怎么看卫青。韩嫣被卫长君说服了,“给我们送粮食的兵将有没有说陛下给李广多少人?”
“看多少人愿意追随飞将军。最少也得一万吧。”
韩嫣:“最多也不会多过五万。纵然平民农奴想跟李广捡个功劳在他军中也呆不下去。亦或者说撑不到出兵那日,就得被那群混账欺负的退伍或转投别人。”顿了顿,眉头微皱,“可张骞也说,匈奴还有十几万精兵。这要是撞上,匈奴杀他们还不得跟砍瓜切菜似的。”
“谁知道呢。”事不关己,卫长君懒得关心。
韩嫣叹了一口气,忽然想起这事卫长君开的头。卫长君平日里挤兑他的废话不少,但很少拿军国大事说笑,“长君,我们人在关外,天天忙得一沾枕头就睡,你还有心思跟我聊这个?”
卫长君就知道瞒不过他,“你弟不是一直想建功立业,给自己挣个侯爵?”
韩嫣脸色大变,“你你你——你先去!”不待他开口就往家跑,匆匆写一封信叫骑兵送去。
骑兵每每往离他们最近的驿站送信都会捎一些生活用品。有时是皂角,有时候是粗糙泛黄的手纸。骑兵把信收好下意识问:“要不要买些物品?”
韩嫣想说不,不由得想起卫长君,然后想起他家那些小的,“等我一下。”回屋拿一块金币,“吃的用的穿的看着买。我和卫兄等人的。若有富裕,还驮的动,就买些皂角和手纸或盐和猪油。”
此地远比长安和边关荒凉,光天化日之下一个骑兵也不敢走。每次送信都是三人同行。三个骑兵相视一眼,决定把他的钱花光。天下谁人不知韩嫣家财万贯啊。不过他们也不敢用他的钱风流快活。盖因卫长君出关前买过一批物质,知道边关物价。拿到东西,卫长君掐指一算都能算出他们花了多少。
骑兵走后,韩嫣冷静下来,弄匹马去窑厂找卫长君,“长君,我觉着单单为了化解世家和平民农奴的矛盾,陛下不止于此。”
“哦?”卫长君好奇,洗耳恭听。
韩嫣:“李广功夫极好。如今不适合出兵,最快也得过三伏天。那些人跟他练三四个月,对上匈奴保命没问题。匈奴以前不怕汉军,如今怕,气势上就输了一截。
“要是因此涌出几个将才,以后出兵匈奴仲卿也有帮手。陛下也不至于回回都担心仲卿受伤。不过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地图和向导,匈奴大部队留下的痕迹跟小股骑兵不一样。向导完全可以避开匈奴主力,亦或者及时逃回关内。”
卫长君点头,韩嫣分析的有道理。然而他忘了最最重要一点,主将性格。
“韩兄,如果你非常嫉妒仲卿,终于有了建功立业,向陛下证明自己的机会,又认为匈奴不过如此,你会故意避开匈奴主力或无功而返吗?”
韩嫣想象一下,微微张口,无言以对。
卫长君指着东边,“我想明年在那边建个砖厂。我看了一下那边的土,很适合烧砖。”
韩嫣心底很是复杂,“长君,先不说——”
“一朝天子一朝臣。”卫长君打断他,“本朝立过大功的只有仲卿他们。不说仲卿,李息之子闹着出兵匈奴,陛下都会想到不能叫他的功臣没了后。先帝在世时的功臣,陛下跟他们熟吗?陛下和太皇太后出现分歧的时候,他们只支持太皇太后还是陛下?”
刘彻初登大宝那几年发生的事,韩嫣很清楚,坚决支持少年天子的人,不是被太皇太后杀了,就是跟窦婴一样被撵回家。其中称得上功勋世家的仅魏其侯一人。卫青领兵时,魏其侯都没叫窦家子弟跟他捡个功劳,这次更不可能。
卫长君见他还听得进去,“去病和你表兄的儿子一起上战场,去病骑术武功各方面比你侄儿出色,你是担心去病还是担心侄儿?”
韩嫣脱口道:“去病!”说出来脸色微变。这还是有血缘关系呢。指望陛下心疼跟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又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功勋的后人,除非陛下是博爱的圣人。
“给我们送粮食的兵将有没有说太后怎么说?”
卫长君笑了:“听陛下说,平阳侯之母,那位大长公主认为她儿子上她儿子也行。”
韩嫣不禁庆幸只给他弟一封信。要是也给亲戚邻居去几封信,他们一准认为他不想他们封候拜将,他见不得他们比他好。
殊不知他弟韩说接到信后也这样认为。
韩家最富裕的不是韩家嫡支,而是韩嫣。在天子面前最得脸的也是韩嫣。韩说幼年因此崇拜兄长。他想跟卫青出兵匈奴,韩嫣不帮他引荐,韩说只能凭自身本领被卫青挑中,他心里就有些埋怨韩嫣,甚至有时候还会在心里嘲笑他只能陪卫长君种地。
韩嫣从上大夫一跃成为太守,虽然去了荒无人烟的关外,也令韩家人激动不已。韩说心中很复杂,替他高兴有,羡慕嫉妒也有。反正不再像十年前那样纯粹地喜爱尊敬他。
去年随卫青出征,好些人混个侯爵,韩说只捞到一些匈奴牲畜,他就暗暗发誓下次出征也要弄个侯爵。
机会来了,韩嫣阻止,韩说气得拿着信找父亲抱怨,这就是您看中的长子。
韩嫣父亲无大才,但他不傻。以前人人都说他长子废了。如今当了太守,还跟皇后和长平侯兄长在一起,这要是回了长安,还不是前途远大。
这些日子韩嫣父亲很喜欢长子,长子的意见他不由地上心。韩父直言他找人打听打听。
八阳里和梁家里村民信任卫长君,因此信任卫青。朝廷招兵,领兵的是李广,哪怕他名气很大,八阳里里正和梁家里里正也不踏实,就去城中魏其侯府拜访。
魏其侯直言,他只信卫青。
八阳里里正又想起卫长君曾说过的一句话,他出了魏其侯府就忍不住提醒梁家里里正,跟着大公子的弟弟万无一失。
梁家里和八阳里里正在村里很有威望,盖因他俩攀上了皇后兄长。他们回去就劝村民和亲戚们,卫青未满三十,还有皇后撑腰,以后陛下不想用他都不行。
乡野人家不懂打仗不识字,但听说过匈奴人多,以后肯定有机会。虽然都很想改变生活富裕起来,可也不差这一年这一次。乡民之间很多沾亲带故,你劝我我告诉你,以至于长安周边很多乡民不约而同地决定把这次机会让给别人。
韩父跟魏其侯不熟,令奴仆收买侯府奴仆。侯府奴仆直言早几日有乡民拜访,好像也是为了朝廷招兵这事。
韩父听韩嫣提过八阳里里正,他就使人去八阳里问里正,魏其侯怎么说。
窦婴的态度弄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