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被王世充寄予厚望的建德兄又是何人?此人姓窦名建德,是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起义军领袖,家中世代务农,又重义守诺,广施恩惠,在乡野间名声极好,他父亲去世时,往来送葬之人都有千人。】</br></br> 【大业七年,隋炀帝杨广一征高丽,窦建德曾被选入军中,担任二百人长。】</br></br> 【当时同样被征入军中的还有一位同乡孙安祖,此人孑然一身,穷困潦倒,不仅家中房屋被洪水冲垮,妻儿尽皆饿死,又被强征入伍,自是不肯,便以家贫为由拒绝入伍。当地县令大怒之下上了笞刑,而这孙安祖也是光棍,直接杀了县令,投奔窦建德。】</br></br> 【窦建德早已洞悉天下将乱,不仅收容了孙安祖,还给他出了主意,帮助他逃入高鸡泊,拉起一支人马,以待时变。】</br></br> 【天下既乱,高鸡泊亦是鱼龙混杂,群盗聚集。如鄃人张金称,蓚人高士达,都聚起成百上千人起兵反隋。当时群盗往来漳南境内,烧杀抢掠,唯独不骚扰窦建德的家乡。当地郡县据此认定窦建德与盗匪勾结,遂抓捕窦建德全家,男女老少尽杀之。窦建德只好率领二百人投奔自称东海公的高士达。】</br></br> 【不久,孙安祖被张金称所杀,其麾下数千人便投奔窦建德,从此窦建德麾下兵马日益壮大,逐渐发展到万余人。加之他向来与士卒同甘共苦,不惜拿出所有钱财接济他人,是以麾下归心,尽皆为其效死!】</br></br> 【纵横隋末的一方枭雄就此成长起来。】</br></br> 水镜之中,无数画面闪现。</br></br> 众人看着窦建德在高士达麾下屡立战功,地位不断提升;</br></br> 又看见高仕达随着势力壮大而逐渐膨胀,不听窦建德劝谏,面对镇压起义军而来的隋将杨义臣,兵败身亡,侥幸逃脱生天的窦建德身边只剩下百余骑;</br></br> 又看见窦建德率领这仅有的百余骑拿下饶阳县,不同于其他义军烧杀抢掠,他对下安抚黎明百姓,对上礼待县中官吏,很快便获得官吏投效,百姓归心,短短时间就有了三千人马;</br></br> 也看见窦建德重返高士达战死之地,主动收敛已故将士遗体,为旧主高士达举丧,招揽逃散士卒,又获得数千士卒来归;</br></br> 还看见他征讨四方,接连打败隋朝大将与天下各路起义军,手下地盘越来越大……</br></br> 最后看见他建国称帝,自号夏王,并打着替隋炀帝复仇的名义杀死宇文化及父子,送萧皇后前往突厥与义成公主团聚。</br></br> 不知不觉间,窦建德已成天下势力最大的诸侯之一,虎踞河北,精兵良将数十万!</br></br> 而水镜之前的众人,嘴巴都张成了o型。</br></br> 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乃至于汉昭烈刘备,这几位自草莽而起、白手起家建功立业的“开国之君”,都不约而同在窦建德身上看见了自己的一丝影子。</br></br> 平行时空的其他人同样有此感觉。</br></br> ——好家伙!从陈胜开始,历朝历代,王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大家也算是见过不少了,唯有这窦建德看上去</br></br> 最有明君之相。</br></br> 既能礼贤下士,招揽士人之心,又能安抚黎民,善待百姓,同时与军中士卒同甘共苦,攻城每有所获分文不取,都分给军中将士,为人还勤俭朴素,不好美色——当初打败宇文化及所俘获的大隋文武百官、骁果卫,以及数千宫人,都任其自由来去。</br></br> 在起义军领袖之中,这样的素质简直出类拔萃。对比隋炀帝杨广,更是将其完爆!</br></br> 窦建德表现越是出众,众人越是惋惜。</br></br> 就像是汉武帝时期的匈奴人,他们难道不强吗?谁让他们遇上了大汉双璧呢?以至于
他们也只能哀歌“失我祁连山”而已。</br></br> 汉武帝刘彻,微微摇头吐出一句话。</br></br> “此人,可惜了……”</br></br> ——可惜,他生错了时代。</br></br> ——可惜,他面对的是无法战胜的强敌。</br></br> ——可惜,皓月当空,群星皆小。</br></br> 尽管水镜中的窦建德带甲数十万,坐拥河北,正是人生最辉煌的节点。但水镜之外的众人看他的眼神却只有同情和惋惜,仿佛已经给这位风光无比的夏王判了死刑!</br></br> ……只是不知这死期究竟何时到来而已。</br></br> “反正总不可能是现下罢?”他们认真分析起来,一切从逻辑出发,“而今李唐首要解决的敌人是王世充,收拾了王世充,至少也要休整一年半载,再讨伐窦建德。”</br></br> “可王世充不是已经向窦建德求援了吗?唇亡齿寒,窦建德岂会坐视不理?一旦窦建德来援,想攻下洛阳就不那么容易了。”众人纷纷猜测起来,“我以为秦王李世民不大可能一次便攻下洛阳……”</br></br> 在大家想来,接下来最有可能的发展便是:窦建德来援,秦王李世民双拳难敌四手,暂时退兵,趁窦建德无暇他顾时再一举拿下王世充。等李唐消化完王世充的地盘与人口,便可出兵河北,讨伐窦建德!</br></br> 诸多平行时空,无论是纸上谈兵的文人,还是通晓军事的武夫,亦或是平民百姓、王公贵族,都“热心”地出谋划策,规划出一份份他们认为最合理的一统天下之策。</br></br> 李世民却用实际行动将之撕成粉碎,并告诉所有人:别想太多,看我表演就完了。</br></br> 【兔死狐悲,唇亡齿寒,收到王世充求援的窦建德二话不说,提兵十余万而来。】</br></br> 【他亲自率军挺进中原,驻扎于酸枣。】</br></br> 【窦建德举兵而来的消息很快便传遍唐军上下,萧瑀、屈突通、封德彝等重臣纷纷以为不可力敌,主张暂时退兵。】</br></br> 【李世民却拒绝了。】</br></br> 【——非但不退兵,他还要进取虎牢!】</br></br> 水镜之中,年轻的秦王侃侃而谈,锋芒毕露,自有一股不惧天下强敌的自信。</br></br> “王世充粮食殆尽,内外离心,只需坐等其自败。而窦建德不久前才打了胜仗,将骄卒惰。只要我们占据虎牢关,倘若窦建德暂时不来攻打,拖上十天,王世充那边就崩溃了。倘若窦建德冒险来攻……”</br></br> 言及此时,李世民只是</br></br> 一笑。</br></br> “——破之必矣!”</br></br> 【于是,李世民留下屈突通与齐王李元吉,令他们继续围困洛阳。他本人则亲自率领步骑三千五百人,占据虎牢关。】</br></br> 【不知有意或无意,被李世民带往虎牢关的秦叔宝、尉迟敬德等人,都并非关中旧部,而是后来降将。相较于一心退守、但求无过的屈突通等人,这群后来者更渴望建功立业,在李唐政权扎下根基。】</br></br> 【他们的求战之心,远胜关中旧部!】</br></br> 高大的虎门关出现在镜中。关内是三千五百唐军,关外是汹涌而来的十余万大军。</br></br> 夏王窦建德的旗帜在高天下远远飘扬。</br></br> 【武德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李世民抵达虎牢关,次日,行动力超强的他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