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064(1/2)
衙役道:“回大人,他说是去贺州担任司马。”
司马不过是个九品芝麻小官,与正四品的知府差远了,更何况,曹正卿是去贺州的,跟于子林有什么关系呢?总不能谁路过连州,他都要见吧。
于子林不愿在这种没什么用的人际关系上浪费时间,摆了摆手说:“我还有事,若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们照顾一二就是。”
衙役领了命,出去对候在堂外的曹正卿道:“曹司马,我家大人公务繁忙,今日不得空。您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吩咐小的。”
这明显是托词,最近连州又无大事发生,于子林怎么可能连抽个一两刻钟见他的时间都没有。
曹正卿心里不爽,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但如今这是于子林的地盘,哪怕是条龙,到了别人的地盘上也得盘着。
曹正卿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不悦,和和气气地说:“既然于大人今日不得空,那我明日再来拜访他。劳烦帮忙转告于大人,就说晋王府原主薄曹正卿来访。”
说完,又给旁边的老仆递了个眼色。
老仆会意,连忙往衙役手里塞了一块碎银子。
衙役摸着热乎乎的银子,态度陡然一变,热情多了:“原来是曹主薄,失敬失敬,您放心,小的一定替大人将话带到。”
曹正卿这才满意地笑了,道了声谢,带着老仆离开。
出了衙门,老仆有些替曹正卿不平:“想当年,老爷在晋王殿下身边是何等的风光,如今一个知府也敢欺到老爷头上。”
曹正卿心里也不痛快,正因为如此,他才更要替晋王拉拢于子林。
晋王殿下身边谋臣众多,他这一去,怕是好几年都不能见到晋王,若不能立功,即便晋王不会忘了他,但几年后回去,殿下身边恐怕也没他的位置了。
“行了,这些话以后不得再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忘了在京城的事。”曹正卿冷着脸呵斥老仆。
***
另一边,于子林也在听衙役汇报:“他说是晋王府上的主薄?”
“对,还赏了小人一块银子呢。”衙役老老实实地将银子交了上来。
于子林看了一眼,并未接:“既是曹司马赏你的,你便收下就是。”
衙役喜笑颜开,连忙谢恩:“多谢大人赏赐。”
于子林睨了他一眼:“你倒是滑头,下去吧。”
等衙役退下,他站了起来,思考曹正卿的来意。
新年期间三位皇子闹出的丑事,他也听恩师说了,只是信中,恩师不曾细说,因此于子林也不知曹正卿的来历。
不过就曹正卿今日让衙役转达的这番话来看,他还在扯晋王的大旗,说明此人还是晋王府的死忠。那他特意来拜访自己干嘛?一次不行,还要来第二次。
于子林猜测曹正卿是别有所图,不然自己拒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曹正卿没必要拿热脸来贴他的冷屁股。
只略一琢磨,于子林就决定会会曹正卿。
***
翌日上午,曹正卿又去了府衙,这次待遇比前一日好多了。
衙役将其领进了待客的偏厅,上了热茶:“曹大人请稍候,我家大人还有点事要处理,完了便过来。”
“好,有劳了。”曹正卿笑着说道。心里对今日之行也有了几分把握,因为昨日于子林还不肯见他,今日就这么好说话,显然是“晋王”起了作用。
只等了一刻多钟,曹正卿便看到于子林穿着官服过来。
他连忙起身行礼:“下官见过于大人。”
“曹大人免礼。”于子林连忙将他扶了起来,笑着说,“让曹大人久等了。”
曹正卿站直身,笑道:“哪里,下官也是刚到,不请自来,打扰了。”
于子林请他坐下:“哪里的话,曹大人能来,是我们连州府衙的荣幸。大人这一路辛苦了,若是不赶时间,不妨在连州多休整几日。”
曹正卿有心跟他交好,顺着话往下说:“下官确有这个打算,人老了,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的,身子骨有些吃不消。”
于子林便跟着他说起了从京城到南越路途多遥远,行路多艰难等等,又说起他当年来南越时在路上的经历。
开始曹正卿还耐着性子听,但都喝两盏茶的功夫了,于子林还在说,他有些受不了了。这个于子林实在是太能说了,若不想办法打断他,恐怕今天一整天,都得讨论这个。
等于子林告一段落,端起茶杯喝水时,他赶紧咳嗽了一声,将话题拉回到正题上:“是啊,听说当年陈大人到南越还生了一场病,晋王殿下听后,还跟下官感慨,说陈大人乃国之栋梁,遭这种罪,实在是太苦了。幸好陈大人没几年便回京了,晋王殿下甚是欣慰。”
于子林慢悠悠地喝完了茶说:“是啊,劳烦晋王殿下挂记恩师了。”
他领了这个情,曹正卿就更好开口了,继续道:“殿下一向佩服陈大人的为人。当年陈大人出事,我家殿下年纪还太小,没法替陈大人出声,甚是愧疚。”
于子林大概摸清楚了曹正卿的来意。
应该是想借着恩师来拉拢他,可真是好手段,以为几句怀柔的话就能让他感恩戴德?从而死心塌地的效忠晋王?
当他们是什么了?就是晋王亲自来,也没这么好使,这个曹主薄还真以为晋王府这块金字招牌无往不利啊,自大!
于子林心底不屑,面上的笑容却越发的灿烂:“晋王殿下有这份心,子林甚是感动。他日若回了京城,必登门向晋王殿下致谢。”
曹主薄还以为计划顺利进行,很是高兴:“以于大人的成绩,回京城是迟早的事,下官就在这里祝大人早日回京,步步高升。”
“谢曹主薄吉言。”于子林拱手笑道。
两人随后又聊了些京城的事,越聊越投机,于子林还留了曹正卿用膳。
不过两人都是老练之人,不可能第一次见面就这么直接将目的和盘托出,因此这天,两人看似说了一大堆,实在什么要紧的内容都没说。
不过将曹正卿送到门口时,于子林适时地表达了善意,邀请曹正卿明日游连州。
曹正卿自是欣然接受。
但等回到府中,于子林脸上的笑容就换成了讥诮。
他在书房里,写了两封信,一封给黎丞,一封给公孙夏,向二人说明了曹正卿今日的目的。
曹正卿会想拉拢他,那更不可能放弃公孙夏了,黎丞应该也在他的目标中。早日跟这两人通个信,也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此外,他也是想让公孙夏安排好贺州的事。
曹正卿要去贺州担任司马,贺州在连州西南边大概三百多里远的地方,比连州、高州更偏僻落后。到了贺州,曹正卿势必又会四处打听活动,替晋王拉拢人脉。
于子林倒不担心他拉拢到什么得力的人。
如今南越,军队的统领是黄思严,那是平王的人,曹正卿拉拢不过去。而他、公孙夏和黎丞更不是曹正卿空口许个承诺,几句话就能忽悠走的。
他担心的是贺州官员被曹正卿收买拉拢,进而可能会暴露一些南越的情况,最后牵扯出平王。
虽说平王殿下对外一直以商贾的身份示人,也只在连州和广州活动,但保不齐有些眼睛尖的人发现了某些端倪。
现在京城中几位皇子斗得正起劲儿,若这时候平王暴露,势必会吸引走所有的火力,成为众矢之的,太不划算了,也对平王不利。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还是低调发展,等京城几位皇子拼个你死我活后,再坐收渔翁之利比较好。
这也是他为何明日要邀请曹正卿的原因,他要拖住曹正卿,给公孙夏更多的时间。
***
公孙夏接到这封信后,当即将贺州官员的资料拿来翻阅了一遍。
贺州大大小小几十名官员,大多是南越本地人,只有知府、通判是外来官员。
知府冉永和也是被流放过来的,已经在贺州呆了七八年,通判则是十年前的进士,被外放到了南越。
两人在南越呆了这么多年都没挪窝,那必定是朝中无人,又不擅于经营关系。
长年累月不得志,眼看半辈子都可能耗在南越,他们是极有可能被曹正卿诱惑进而投效的晋王的。毕竟向晋王表了忠心,他们也算是朝中有人了,以后吏部考核的时候,若晋王愿意为他们活动活动,两人升迁调离的可能性极大。
而且在南越,哪怕投效了晋王,他们目前也不能为晋王做什么,相当于是零付出。
这可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但凡有个脑子的都会答应。
成了,有个不错的靠山,官运亨通,不成,天高皇帝远,名义上投效了晋王,实则他们也没任何的损失。
见公孙夏为此发愁,徐云川提议:“不若我去见见他们,先一步替平王招揽他们。”
“不可。”公孙夏当即否认了这个提议,“他们并不知道平王的身份和势力,这时候你若是说了,万一他们更看好晋王,倒是有了给投效晋王的东西,这不等于自动送上门吗?”
徐云川有些犯难了:“咱们也没办法将他们调离,换上自己人啊。”
也不可能将这两人杀了。
公孙夏琢磨了一会儿说:“既然堵不住,那就疏。贺州兵马都监丁奇是自己人吧?”
徐云川有印象:“因为朝廷对南越很多地方的情况并不很了解,因此各州兵马都监都是由黄统领推荐上去的。这些人全是赵世昌与黄统领精挑细选的,大部分都是原平王府侍卫,对平王殿下忠心耿耿。丁奇当初更是携家眷随平王南下,如今他的家人都还有一半住在兴泰。”
“那就行了,曹正卿应该清楚,论起有用,贺州知府和通判加起来也不如一个丁奇。咱们跟黄思严那边通个气,让他示意丁奇吊着曹正卿。说不定啊,这个曹正卿又是平王殿下的一次机遇。”公孙夏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徐云川赞同:“这法子好,有丁奇吸引曹正卿,他哪还顾得上知府和通判。不过这事要跟平王殿下商议吗?”
公孙夏笑着问:“咱们跟黄思严商议,与平王殿下商量有何区别?”
是哦,黄思严对平王忠心耿耿,这么大的事肯定会去禀告平王的。
***
公孙夏说得一点都没错。
黄思严接到信第一时间就去了刘府,将信呈给了刘子岳:“公子,这事小的该怎么办?”
刘子岳看完信,冷笑。
好个晋王,打仗都不够他操心的吗?还将爪子伸到自己地盘上了。
难怪江南打了好几年,都还没能将红莲教给剿灭呢,原来心思都花到了这种地方。
刘子岳虽说想躺,但他也很清楚,他今日能躺得痛痛快快,逍遥自在,离不开黄思严,也离不开黎丞、于子林和公孙夏这些人对他的鼎力支持甚至是袒护。
要于子林真被晋王说动,投效了晋王,那铁定第一个拿他祭天。
这是刘子岳不能忍的。
所以这个曹正卿绝不能放过。
当然,南越是他的地盘,他完全可以策划出一个土匪抢劫,混乱中将曹正卿主仆杀了的事故。上报到朝廷,说当地官府已经抓了罪魁祸首,剿灭了山匪,皇帝也不会追究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臣子的死亡。
至于晋王,他就是再愤怒,现在手也伸不到南越,甚至连曹正卿的真实死因都不会知道,这事只能不了了之。
但这种法子太粗暴了。
而且万一晋王生了疑,暗中派人来打探南越的消息呢?
所以还不如留着这个曹正卿。
刘子岳当即有了主意,对黄思严说:“答应下去,不但丁奇要跟这个曹正卿逐渐走得近,等时机成熟了,你也以视察的名义,去一趟贺州,趁机跟曹正卿见一面,适当地表达出对他的招揽有些心动的样子。”
晋王不是想招揽他的人吗?他送过去。
黄思严兴奋得直搓手:“嘿嘿,小的明白了,公子放心,这事就交给小的。”
刘子岳告诫他:“这个曹正卿虽说自大了一点,但他能为晋王所重用,说明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你跟丁奇小心点,别被人套了话。若是把握不好这个度,那就少说话,多听他说。另外,暗中设个关卡,留意着从南越送到京城的信,稍微检查,发现有可疑的信件,通通拦下,拆开后若发现对我们不利的,速来报告。”
从南越送回京的信,只能走陆路和水路。水路主要通过广州和高州,陆路都得经过连州,要拦截并非难事。
“是,小的记下了。”黄思严受教的点了点头。
回去就给公孙夏回了一封信,直接道明了刘子岳的安排。
公孙夏看完后非常满意,平王殿下太没进取心了,晋王这么刺激刺激也好,要是多来几回,说不定能激起平王的好胜心,进而生出跟他们一决高下的心思。那他一定要好好感谢晋王。
“就这么安排吧,贺州知府和通判那边不用管,他们所知不多,要投效晋王就随他们,稍微防着他们就是。咱们写信给于大人,通知对方,不用再应付曹正卿了。”
***
于子林接到这封信时,曹正卿刚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