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天听(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纳兰明珠,问他当年是否有这样一桩案子。

    明珠亦是觉得很吃惊,万万没有想过顾贞观这么一个孑然一身的小人物,竟然还真掀起了大浪,惊动了九重宫阙中的圣上。

    当年的丁酉科案,是清朝建立以来处理的最大一桩科举舞弊案,类似于现在的“最/高/法指导案例”,明珠作为刑部的一把手,当然不可能不知,当即将案件的基本信息不偏不倚地和盘托出。

    康熙立马抓住了重点,皱眉问道:“从审查,抄家,到结案,一共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况且吴兆骞的家还是在江苏这种八百里加急的驿报也要跑五六天的地方。

    “这个案子......的确有它的特殊之处。”明珠委婉地说。

    其实就特殊在是您阿玛要大伙这么办的,谁敢不听啊。

    康熙亦是心知肚明,况且这个案子发生的时候明珠还在内务府当差,又不是他经办的,就算要发火

    也发不到他头上来。

    于是小皇帝敲了敲桌子,若有所思地问:“顾贞观是吴兆骞的朋友,那这个跟他和词的人又是谁?”

    “这......容臣下去打听一下。”

    “罢了,左不过是个仗义执言的民间人士,何必计较。”康熙摆摆手叫明珠退下,又让人去传佟国维。

    “皇上让佟国维大人选派侍卫去长白山祭山?”当日晚间,成德见曹寅和弟弟联袂而来,兴冲冲地说起这事,不禁十分奇怪,“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呆!这大夏天的,祭什么长白山?”曹寅兴奋地揽上成德的肩膀,“宁古塔就在长白山的余脉上啊!”

    “当真?!”纳兰成德难以置信地问,猛地站起身来,却又感到一阵晕眩,脚底下轻飘飘的使不上力。二人都是一惊,连忙扶他坐下,成德还犹自问东问西。

    “是真的,”书致没好气地说,“宫里的侍卫们都不愿意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吃雪渣子,我求了费扬古大人,让他揽了这差事。皇上已经秘密嘱咐过了,命吴兆骞做一篇《长白山赋》,交给费扬古大人带回京城。现在先管好你自己吧!”

    努力了数月之久的事情终于了有了结果,三人都是如释重负。曹寅连声惊叹“我们真的做到了,江南数万文人都没能向先帝陈冤,居然让我们把吴先生救回来了”,一面说一面越俎代庖、大声使唤纳兰家的小厮拿酒拿菜,要与二人不醉不归。

    “去去去,你瞧他这模样像是能喝酒的样子吗,”书致哭笑不得,挥手驱赶曹寅,“等吴先生一家回来,有你喝酒的时候。”

    成德也说:“你先去给顾先生报信,我休息一晚,明儿跟你在他家会面。”

    曹寅这才蹦跶着走了。

    再说明珠,虽然康熙说和词那人的身份不重要,不必追查了,但是身为一个优秀的权臣,哪能对**oss问起过的人一无所知?明珠当即就让长随回家给幕僚们传话,让他们收集一下材料,打听一下那人的身份。

    明珠本以为这种小事,等自己回家的时候,那人祖宗十八代的资料都应该被放在自己案上了。

    结果回到家中的时候,桌子上空空如也,压根没有什么资料,幕僚们面面相觑,都互相打着哈哈,一句准话儿也没有。

    ?现在你们上班摸鱼都这么明目张胆了吗,老子特意吩咐的事都能不做?

    以为师爷们摸鱼不干活的明珠发了通火,把桌子拍得震天响,然后才有一个人吞吞吐吐地说:“老爷何不去问问大公子。”

    “老大?我问他干嘛?”明珠难得迟钝了一下,还是下意识觉得诗词歌赋这种东西都是汉人的专利,听康熙说和词那人是个高手,所以压根儿没有往自家的崽身上联想。

    幕僚们无法,只得把那首《金缕曲》拿出来给明珠看了。自从上次用本姓作笔名,在曹寅面前掉过一回马之后,成德“充分”吸取了教训——因为复姓太稀少,很容易被人认出是满人,所以他干脆伪装成一个姓成,名容若的汉人同文人圈子里的朋友们交往。

    然而这首词却是唱和进行到**之时,在顾府上的酒后即兴之作,哪里还记得什么马甲不马甲的事,因此开篇第一句就是——“德也狂生耳”。

    姓成名德字容若,明白得让人想装糊涂都难,师爷们一看这话,就知道资料也不用找了,让老爷自个儿默写去吧。

    明珠啪地一下合上书,觉得脑瓜子嗡嗡的——感情他要找的祖宗十八代,就是打自己个儿起往上数的祖宗十七代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