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4 章 清源之战(1/2)
宜王高衡号称率领五万大军亲出泰州,攻打清源县。
这次亲征,宜王帐下的将领几乎全体出动,一同随军的还有宜王的庶长子,年十六岁的高怀,而宜王的嫡次子,年仅十岁的高慎,则留在了泰州,监理泰州军政。
在梁朝的史书上,这场战役被称为“清源之战”,它是梁朝自建国以来,第一次由皇室宗亲掀起的,以反叛朝廷为目的的战事,同时也打破了梁朝维系稳固了百年之久的太平时代。
当然,也有泰州当地的一些民间史料记载称:宜王所率领的军队,实际上只有两万人左右,其中有一万五千人为泰州府兵,余下的则是征召的泰州百姓。
就是因为这一史料,高衡被世人诟病了多年。
按照宫廷史料记载,宜王高衡就藩之时,朝廷只批准其坐拥府兵八千,但在“清源之战”之时,宜王府的府兵至少有两万人,这远远超过了朝廷规定的最高标准,是以……许多人都合理怀疑宜王高衡并非“局势所迫”,而是早有反心,就藩后一直都在招兵买马。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只是当年那个起兵反叛的高衡,若是知道世人对自己的评价会是如此,他还会不会为了提振士气,虚报了自己的部队数量?
宜王高衡总共也就带出去了一万八千人的队伍,所谓的五万大军,不过是一场虚张声势罢了。
这在历史中并不少见,属于行军打仗的基本操作,还有人将八千人号称成二十万的。
随着这场战事的打响,一直萦绕在吴蔚心中的那个疑问也得以解开。
那就是:宜王究竟有多少兵马?他的兵马又都藏在了哪里?
此次宜王带出去一万八千人,只在泰州留了一千人的兵马据守城池,除了清源县外,宜王在作战之前向毗邻的五县各派去了一千兵马,所以宜王府的兵马林林总总加在一起,在两万五千人左右。
而吴蔚所好奇的:并未在泰州城内看到大型的练兵场,是因为宜王将高于朝廷规定的那些府兵,全部藏在了泰州周边的矿山里。
这还要多谢当初吴蔚献上的那个化肥的配方,宜王为了得到化肥,提高粮食的亩产量几乎掏空了泰州城外的两座矿山,这些矿山因隶属于官家,常年有士兵把守,一般的百姓都不能靠近。
宜王不仅在里面藏了士兵,军械,还将增产所得的大批量的粮食都藏在了矿山里,那周围没有住户,十分安静隐秘,在洪水和时疫爆发以后,宜王还将这些粮食分配给了城内及其周边的许多米庄,既缓解了百姓的粮食慌,同时也变现了大量的白银!
就算没有吴蔚提出的那个“乐彩坊”的计策,宜王彼时的银子也足够他打几场大消耗的战役的,有了日进斗金的乐彩坊之后,宜王便再也没有了对钱粮后续无力的顾忌!
……
关于除了清源县外,另外的五县,清河县知县张成,清流县知县夏威,这两县选择了归顺,另外
的三县选择了忠君。
宜王在此事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狠厉(),选择忠君的这三县知县?()?[()]『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被宜王府的士兵就地斩杀,连同其亲族老小,甚至是县衙中的衙役,捕快,捕头,刀头,师爷……所有相关人等,全部杀绝。
这些人的人头,则被士兵带回了泰州,用来祭旗了。
宜王的狠辣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甚至连被杀掉的那几名知县都没想到,宜王派来的使者连威逼利诱的环节都免了,一番游说遭到拒绝后,竟直接动手!
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最先知道消息的,就是张成,夏威这两位选择归顺的知县,他们不仅都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隐隐的后怕。
夜深人静时,张成是否会感激吴蔚,不得而知。
当然,宜王也没有亏待这两位知县,作为第一批选择归顺的人,各种赏赐犹如流水一般送到了二人的家中,张成也算是家境殷实,见过世面的了,看到宜王府的赏赐以后,还是被震惊到半晌没回过神来。
……
这些事情都与吴蔚和柳翠微无关了,特别是吴蔚,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