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一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头两件都交由朝臣商议, 其中废太子谋逆案是朝臣不敢接手,可并非是他不民主,轮到第三件, 胤祉乾纲独断了一回。

    各部招收小吏的数量直接定为现有小吏的四分之一,招收标准比照内务府、户部,以及刑部。

    内务府和户部关于小吏的招收标准,还是胤祉当初定下的,至于刑部, 从前年开始,老九就开始比照内务府和户部的标准在刑部招收小吏。

    招收小吏的布告,三日之内就要张贴,考试时间却要推到一个半月后,而且各个部门的考试时间则是要错开来,由各部自己选定日期, 内阁负责统筹协调。

    一场大朝会,众人只觉恍在梦中,天变的实在太快了,快的让人目不暇接, 半年前废太子还如日中天, 如今废太子倒了, 连万岁爷都气病了, 主持大朝会的居然是有着活阎王之名的诚亲王。

    临了结束时,依旧是那熟悉的公鸭嗓,喊退朝的还是梁九功,好多人下意识就要行跪拜之礼, 看到前面未弯下去的膝盖, 才想起来今日规矩改了, 不必三拜九叩,拱手弯腰行礼即可。

    实在是新鲜。

    打从这一日起,京城的新鲜事儿就没少过。

    先是朝廷各部张贴了招收小吏的布告,不限出身是重点,考试科目有二:算学、律令。

    紧跟着京城最大的书肆便上新了相关的书籍——《算学基础》、《大清律令大全》、《算学三百道》、《律令知识小结》、《小吏招收模拟题》、《小吏真题演练》……

    都是在庄子上所建的那些小学的课本、习题册和试卷,如今改改名字可以直接拿来用。

    除去显赫富贵人家,除去八旗,除去科举取士的读书人,京城认字的青年和少年,大都沸腾起来了,当然尽管布告上未限制性别,众人也都默认了招收的是男性。

    买书、背题、刷题。

    只要认字,便能背诵律令,要看懂《算学基础》也不难,上面的题目由易到难,有例题,有讲解,有习题。

    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而朝堂上,关于公办小学的章程还没有定下来,问题主要出在礼部。

    无论谁上折子,礼部的人都能挑出数条毛病。

    只面向皇室宗亲,被批评阿谀奉承。

    只面向官宦子弟,被批评是第二个国子监,没有建立的意义。

    面向京城百姓,被批评不切实际。

    ……

    总之,怎么样都不行,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来。

    少了一位尚书,又新换了左侍郎的礼部,难得有像这样上下齐心的时候,摆明了车马要将公办小学划到礼部名下。

    等公办小学各项章程都定下来,正式开建的时候再动手摘果子,难度大不说,就算是摘到了,礼部在其中的功劳也不会很大,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先下手为强。

    张英既是内阁的大学士,又兼任礼部尚书,在诸多高位官员当中,张英是出了名的性情温和,不争不抢。

    这次举整个礼部之力,非要将公办小学抢到手,也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这不,工部尚书陈廷敬上奏,先对公办小学进行...

    选址,工部进行施工,朝堂上继续讨论公办小学的具体章程,两不耽误。

    结果话音刚落,就被向来谦和有礼的张英给喷了。

    “章程未定,学生人数、出身尚且不知,陈尚书又何必急着选址施工,建大的浪费,建小了难不成要推倒重建?浪费了国库的钱财,陈尚书倒是不心疼。”

    张英仍旧是那副谦和有礼的样子,只是说出来的话不怎么好听。

    关于此事,从前上折子的都是小喽啰,也一直是由礼部的其他官员出面回怼,这还是张英头一次亲自出面。

    陈廷敬眉头紧皱,也没有想到张英如此不给面子,他工部可没打算和礼部争公办小学,只是诚亲王摆明了要大建,规模必然是小不了的,工部提前施工,也是为了节省时间。

    毕竟如今活阎王当道,没人敢在活阎王掌权的时候捞油水,手底下的人比从前好管多了,也比从前有干劲儿,按照诚亲王给工部的新规定,奖金和工程挂钩,质量合格的情况下,干的多拿的多。

    干干净净的银子谁不喜欢,他提前为工部争取工程,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张英倒好,这是生怕有人抢了礼部的美差。

    “如若礼部不挑刺,这章程早就该定下来了,拖沓了大半个月,都是因为礼部在其中搅事儿,平白浪费大家的时间,也没见张尚书心疼大家。”

    两位尚书对上,还是从未有过旧怨的两位尚书,这场面可难得一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