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第 194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所以,小哥俩对上学并不怎么抵触,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去学校里玩耍。

    刚开学的小学生,没有课业压力,前半个月一堂文化课也没上过,一直在进行少儿军训。

    每天一半的时间都在练习整队和齐步走,另一半的时间熟悉校园环境,再做一些常规的课堂训练。

    很有军区特色了。

    随着儿子们的开学,项小羽也重新返回了学校,一边上课一边写毕业论文。

    这几天下午没课,她就跑去小学偷看儿子们上课。

    今天跟她一起来的,还有对孙子们不放心的孟团长。

    项小羽已经来过好几次了,跟门卫打声招呼,就带着婆婆轻车熟路地找到一年二班的教室,透过后门的透视窗向里面张望。

    二班的班主任是个很温柔的年轻女老师,项小羽观察了两次,发现李老师对小学生们非常有耐心,对付小孩很有一套。

    唱歌、讲故事、做游戏,花样百出,特别能激发孩子们上学的兴趣,课堂上少有溜号的。

    这会儿李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在教室里唱儿歌,顺便训练坐姿。

    吉安和延安并没坐在一起,他们都有各自的小同桌,两人都背着手,端正地坐在椅子里。

    不过,项小羽还是眼尖地发现,延安藏在课桌下面的腿,一直在不老实地晃来晃去。

    李老师一面教儿歌,一面纠正小朋友的坐姿。

    然后将吉安和延安这一排的五个小同学喊到讲台上表演,并且请其他小朋友评论一下,谁讲得好,站得正,会行礼。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篮子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子、杏儿、柿子、李子、栗子、梨!”

    吉安和延安自以为站得很正,可是从婆媳俩的方向看过去,他俩就是挺胸撅屁股的。

    李老师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趁着他们唱儿歌的时候,用教鞭在他俩的屁股上点了点,示意他们收收屁股。

    项小羽捂着嘴,险些笑得背过气去。

    孟玉裁也好笑地问:“这个儿歌他们不是在幼儿园学过么,怎么上了小学还在学这个?”

    “班里还有几个刚来随军的小孩,大家的水平不一样,李老师还得照顾新来的。”项小羽跟班主任交流过好几次了,“这段时间就是让他们学规矩,适应学校环境的。以前在幼儿园,一节课只有三十分钟,现在一节课变成了四十分钟,得先保证孩子们能坐得住。”

    “咱家孩子适应得还不错。”

    这就是双胞胎的好处了,小哥俩从小到大都在一起,无论做什么都有另一个人陪着。

    所以,即便是来了新环境上学,两人也适应良好,反正还有兄弟陪着呢。

    儿子们习惯了新的学习环境,项小羽总算能放心了。

    这学期是77级大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期,82年1月份,他们就要离校了。

    除了毕业论文,学生们最担心的就是毕业分配问题。

    新闻系的学生已经参加了两次实习,未来的大致就业方向都已经定下来了。

    像是项小羽,学校给她安排的两次实习都在广播电台,廖习兰两次实习都在报社,那么基本就可以确定了,她们毕业以后,一个去广电,一个去报社。

    但是方向定了,具体城市和单位却定不下来。

    廖习兰对此十分纠结:“我爹妈孩子都在西北呢,要是把我留在了这里,以后想见孩子一面都不容易。实在不行,我还是跟负责分配的老师提一下,给我安排回老家吧。”

    “你快别傻了,”杨一闻言赶紧劝阻,“大家为了一个大城市的工作名额,简直要挤破头!咱们本来就是学新闻的,这点敏感性应该是有的吧?改革开放好几年了,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发展显然要比内陆发展速度快。北京上海的报社,跟你们老家的报社能一样吗?”

    项小羽透露道:“温老师说,咱们系今年的分配去向是二三级省市和三十六个部委。北京上海恐怕没机会。”

    “我昨天听到的说法是向大城市输送新闻人才啊!”杨一收起饭盒说,“我得再去打听打听。不过甭管分配方案是怎么定的,班长,你可千万别主动申请回老家,只要你申请了,学校肯定让你回去。”

    廖习兰当然也不想回老家,一旦回了老家,她在大学里积攒的这些人脉就算白费了。

    但她爱人当初考上的是老家的大专,毕业以后多半是要留在老家的。

    夫妻俩上学的时候分居也就算了,毕业以后再长期分居的话,这个家还要不要了?

    “你让姐夫想办法分配来咱们这边呗。”项小羽也劝,“对于已婚大学生,毕业分配时,学校可以根据配偶的工作地点适当照顾。咱们这里虽然没有广东上海发展得快,但好歹也是个沿海地区。我看你还是尽量留在这里吧,即便姐夫没能分过来,你在这边干上一两年,想要调回老家也不是难事。但是等你回了老家,再想调出来就难了。”

    廖习兰接受了朋友们的建议,回去写信跟男人商量毕业分配的方案。

    直到十一月中旬,学校开始组织毕业生体检的时候,她才收到老家的来信,她爱人在学校里找了关系,已经申请来这边工作了。

    虽然结果未知,但她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准备最后几门课的考试和毕业答辩了。

    *

    眼瞅着就要毕业,项小羽完成所有考试以后,却突然忙碌了起来。

    再有两个月大家就要各奔东西了,相处了四年的同学们开始在这段时间频繁聚餐。

    宿舍舍友聚餐,校园广播站聚餐,海浦老乡聚餐,省城老乡聚餐……

    刚入学时,一起办小报的办报小组也要聚餐。

    项小羽对办报小组的聚餐是最重视的,因为这个小组里的成员,基本就是她在大学期间相处最好的朋友们。

    之前杨一已经在他家请过一次客了,所以同样在省城走读的项小羽就想这次由自己请客。

    只不过,自家这个环境,不太适合请同学来家里玩,容易束手束脚的。

    正当她一筹莫展的时候,亲娘苗玉兰,带着她的队长老伴来省城了!

    这次进城,苗玉兰女士打扮得相当花枝招展。

    头发不但被烫成了羊毛卷,还高高地盘了起来,身上穿着不知从哪里弄来的毛领皮大衣,腿上套着喇叭裤。

    项英雄提着行李站在她身边,就好像地主婆和长工的组合。

    双胞胎放学回来,看到姥姥的打扮以后,被震得瞳孔放大。

    怔愣了好半晌,延安才喃喃着问:“姥姥,你咋这么时髦呢?是不是发财啦?”

    苗玉兰搂过小学生们挨个揉搓,然后对亲家母笑道:“看看,还是咱家延安会说话。”

    不像她家老头子,见她打扮得新潮漂亮点,就嘲讽她是土包子开花。

    孟团长对亲家的外形变化适应良好,她连更夸张的造型都见过呢,这种的真不算什么。

    陪着亲家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说:“你们娘几个先聊着,我上去给你们收拾房间去,这几天就住在家里。”

    苗玉兰连忙拉住她,摇头道:“亲家,你快别忙了,我们已经在望江宾馆住下了。你看我们连行李都没带,只带了些土特产送过来!”

    大家这才发现,他们两口子确实没带随身行李包。

    望江宾馆虽不是最豪华的酒店,但在省城也是很能叫得上号的。

    即便苗女士真的发了大财,也不至于花钱去住望江宾馆吧?

    项小羽这个亲闺女,替众人问出了心中疑惑。

    苗玉兰假咳两声,清了清嗓子说:“我这次来省城呢,一是为了看看你们过得怎么样,二是想再买一台鱼片斜切机……”

    “娘,你那台机器不够用啦?”

    “那当然不够啦,加工作坊的规模扩大了,一台机器根本就不够用。原来住咱家旁边的小吴,叫吴科学的那个,帮我牵了线,给市里南阳菜市场的一个批发部供货,咱们现在走货量变大了!但是工商局不让我雇佣太多人,我只在村里招了7个老姐妹帮忙。人手不够,只能机器来凑了。我多买机器,工商局管不着吧?”

    双胞胎捧场地给姥姥竖起大拇指。

    然而,这还不算完,苗玉兰继续震惊众人。

    “除了买机器,我这次也是被咱们县话剧团邀请来看演出的!”

    “娘,人家邀请你干啥呀?”项小羽虽然是她娘的无脑吹,但这会儿也有点不信了。

    苗玉兰再次清了清嗓子说:“半年前,我赞助他们排练了新话剧,这个话剧在省里得奖了,元旦这段时间就要在省话剧院演出!连演三天呢!”

    项英雄黑着脸说:“赞助了一千块钱。”

    众人:“……”

    苗玉兰很能理解大家的震惊,趁着他们张嘴惊讶的时候,从兜里摸出一沓话剧票放在茶几上。

    邀请亲家两口子一起去看演出,又对闺女说,可以把这些票送给同学老师们。

    项小羽心想,请办报小组的朋友们去看话剧也不错,但是……

    “娘,你怎么想到给人家赞助呢?”

    这可是一千块呀!居然眼都不眨就给了别人……

    “嗬嗬嗬,也没什么啦!”苗玉兰不以为意地摆摆手说,“原来咱们县文化团的白团长调去话剧团当团长了,我跟她还算能说得上话。之前在县里碰面,她提到这出新话剧,缺少资金,而且这个话剧还是讲咱们海浦那边一个太守的故事,这多有意义呀!我觉得挺好的,就让她放心排练,需要赞助的钱我出了!”

    众人:“……”

    孟玉裁觉得,这家人可能需要一些私人空间,便借口切水果进了厨房。

    总算找到说话机会的项英雄,赶忙拉过闺女抱怨:“你娘这老太太真是魔怔了,她给人家话剧团花钱,根本就不是正经赞助!”

    项小羽好笑道:“那她是为了啥?”

    “话剧团里那个小海生要担任这出戏的男主角,她一听说小海生是男主角,脑袋一热就不管不顾地给人家掏钱了!你说说她这是啥行为!要是放在解放前,这就是捧戏子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