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 82 章(1/2)
红薯、玉米、土豆的产量虽高, 但长期作为主粮是不合适的。现在系统给的小麦隔绝了小麦每年1-4%异交率, 这也意味着这种麦种可以作为常规麦种流传下去了。
她根据《军地两用人才之友》里给出的脱谷机蓝图, 自己设计出了一款可以人力以及畜力为动力的脱壳机。
小麦怕湿,收割下来还得进行晾晒。农人得趁着天气好时才能收割小麦。收割下来后就得晾晒, 然后连夜进行脱壳。
农忙时的农民真的非常辛苦,根本没什么休息时间。就是这样辛苦的工作, 农民都很难吃上一碗精白面粉做的面条。
左玉跟庄子里的农户一起干过活,就几天时间直接黑了几个度, 她那时起就真正明白了生产力的意义。
不改变工具, 提高生产力那谈国穷民富就是一句空话。生产力到了,社会也会随之改变。
现在左玉做的这脱壳机能让农人稍微轻松些,待小麦推广出去,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面粉的“奢侈效应”会降低。能逐渐成为北方地区的主粮。
当然,这个事还是要交给朝廷去做。仅凭她一人之力是无法推广这些东西的。
小麦种植记录她都保存了,现在只要整理好递交上去就行。
好心情一直持续了很久, 直到大昭第二家报社开张,这种好心情被破坏殆尽。
经过几年的考虑, 天子终于决定将报社的经营权下放到整个社会。
天子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 报纸这东西不能只掌握在天家手里。如果只掌握在朝廷手里,时间久了,又会形成言路闭塞的情形。
因此报社的经营还是要面向整个大昭的。只要按照左玉提出的构想,对其进行严厉的管控, 那报社放开民间经营的好处只会多过坏处。
这本来是好事。但左玉没想到, 这家名为“求新报社”的新报社会在头刊头条上就登出不利于妇女权益的事来。
自左玉那年坐了一次笼车, 京城女子扔幕篱支持被引为美谈后,大昭女子的幕篱变得越来越短,发展到了今年,有人干脆就不戴了。
左玉为表示对这些女同胞的支持,也开始不戴幕篱,不戴流珠凤冠。她这举动虽没大肆宣传,但明显给了女同胞们力量,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不戴幕篱。
先还只是在平民阶层,如今贵族阶层的千金们也开始不戴了。这举动,就戳到一些迂腐老学究的心了。
他们跳脚大骂,多次向《泙京日报》投稿抨击这种现象。不过,很可惜的是,现在主管泙京日报的幕后人其实是皇后。皇后本来就对幕篱厌恶极了。她查了许多史料,发现前朝早期也不戴幕篱,这事完全是王朝末日时,一些无聊士人想出来的事。因此,大量的投稿她就放了一两篇言辞稍温和的上报,其目的也不是赞同他们,而是希望看看舆论风向。
这两篇投稿出来后,就立刻遭到了许多女...
子反击。反正投稿用的是笔名,也没人知道自己是谁。如果可以,谁愿意戴着幕篱出去?你们能写稿骂,我们也能写稿反击……
因此这事其实闹了有一年多了。以贵家女子带头,联动底层百姓发起的“反幕篱”行动已是愈演愈烈。
今天看到新开报社《求新日报》刊登的这篇文章,左玉就觉自己拳头硬了!
抨击女子不戴幕篱这些已不新鲜,不过是老调重弹罢了。真正让她愤怒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不老山人”不光提出女子不光得戴幕篱,还得裹足!
理由是:前前朝时,有个公主婚前便行为不检,嫁给某公后,某公用了裹足之法,令其只得在宅中行动。多年后,公主写了很多关于女德的书,被世人赞叹。
公主能洗脱恶名,流芳百世概因其夫裹足之法。当今女子行事颇损风化,当学某公,用裹足之法教导女子,令其遵女德,遵圣人教导。
左玉看到这里肺都气炸了!
戴幕篱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还提出裹足!更是在文章里写了裹足的方法,这等残害女性的事这个某某山人居然能说得如此大义凛然,当真是无耻到了极点!
这事她不能忍!
本来她就想开个女子学校,这学校就是为平民女子办的。除了教认字与基本数学外,主要就是教技术。
这事得到多个贵家小姐支持,向淑兰就更不用说了。她帮她联系了许多贵家千金,谈过后,这些千金纷纷表示愿意拿钱投办这个,甚至愿意去当老师,将自家传授的刺绣之法教给这些贫苦人家的女孩。
有人甚至还提议,让左玉再开个面对有钱人家女子的学校,这样收的钱就能用来补贴平民家的孩子。
只要是个人,谁愿意受压迫?要放几年前,这些贵家小姐听了这些事只会觉得左玉脑子坏特了。但看到左玉斗乡绅,被陛下赞为女圣后,她们也意识到:其实女子也能做出许多事,并不输男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