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大章)大议会(1/2)
博望苑。
门卫岗亭。
蒋不疑提着很多礼物来到了这里。
穿着朴素的刘据看到蒋不疑,笑了出来。
蒋不疑放下礼物,行大礼:「学生有礼了!」
几乎可以说是三年过去了。
三年过去后,刘据十三岁了。
如果说三年前刘据是个小学生,那现在,刘据嘴唇往上那些细密的汗毛,就证明了他现在不再是那个小孩了。
刘据基因也好,吃的又比普通人好,所以十三岁就已经一米七了。
不过这并不妨碍蒋不疑如三年前那样看待他。
看到蒋不疑居然行大礼,刘据上前拍了一下蒋不疑的肩膀:「你小子,还来这一套。」
「都带了些什麽?」
蒋不疑一样一样的往外拿:「这是溏心鲍鱼,要比巴掌还大的大鲍鱼,清洗煮制后,晒乾,然后储存三年,才会在中心产生溏心。」
刘据以前也见过鲍鱼,但并没有怎麽吃过,因为这玩意儿煮不进味道。
蒋不疑:「武侯发明了一种新的吃法,做出来很好吃的。」
说着又拿出了鱼翅等东西,都是吃的。
最后还有一个小竹篓,里面装的是米。
「这是我在那边自己种田种出来的米,听说现在长安很多人都开始吃米饭了,所以就带了一斗过来。」
刘据很满意,这个学生没白收。
刘据收下东西,往背后窗户看了一眼,嘿嘿笑:「可得收好,一会儿回家带回去。」
蒋不疑下意识的:「这麽久了学生还没问过,老师你在博望苑是做什麽工作的?」
刘据弓着腰,提溜着的东西都还没放下去,回头看着蒋不疑,愣住。
蒋不疑急忙:「倒不是好奇或者打听,是因为在番禺那边呆习惯了,遇到什麽人,都想要去搞清楚他的来历。」
刘据:「哦,这宫殿修建的时候归我爹管。后来我就经常在这边来混书读,认识点厉害的人。」
蒋不疑点头:「厉害,如果能多认识一些厉害的人,的确对未来的人生非常重要。你爹居然能让你来这儿开见识,在长安城也算是了不起的人物了。」
刘据笑了:「那是。」
蒋不疑:「还有个问题,最近三年每次看到老师,我都在想一件事情,我居然不知道老师的名字。」
刘据脑子一转:「哦,我叫割兔。」
刘的繁体就是卯金刀,卯就是兔,兔在金刀之上,可不就是割兔嘛。
蒋不疑:「听起来像是个有意思的名字,为什麽叫这个名字?」
刘据:「因为……这你得问给我取名字的人。」
蒋不疑倒是觉得没问题。
现如今的蒋不疑养成了多做少问的习惯,若不是三年来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蒋不疑都不带问的。
但就是因为三年了还问,所以定力还差点。
刘据反过来问:「你这几年跟着武侯,都学了些什麽?不会还是只是每天驾马车吧?」
蒋不疑这三年学的最重要的事儿就是谦虚。
武侯大人都把南越国的王印挂在自己的腰上了,还经常说自己『哦我对南越不熟悉』。
蒋不疑:「没有学到什麽。」
刘据敲桌子怒其不争啊。
你哪怕是学到了更高级的驾车之术呢?
刘据长叹一口气:「也罢,看来你还是太笨了,在武侯麾下都学不到东西,那我要是不教你,你就完犊子了。」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蒋不疑想说这句话是淮南子里面的,也不是什麽俗话,而是一句科学论据来着,不过还是忍住了没说。
蒋不疑学到的第二点就是不要话多,不要好为人师,除非对方给钱。
给自己的师傅指点,那更是倒反天罡了。
刘据继续:「我不会钓鱼,没法授人以渔了,但是这句话用在你的身上,能改一改。」
「改成,与其千日驾车,不如千日造车。」
蒋不疑:「?」
刘据背负着手,高声:「目前,大汉有五家车企,分别是长安的长安牌,怀朔的长城牌,陇西的小米牌,千乘的大运牌,还有河口的东风。」
「现在局势已经明朗,任何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运输。」
「无论是火车还是轮船还是普通小船,无论如何运输,最终从集散点到店铺到仓库,或是从仓库到个人手中,都得用马车。」
「而马车利润极高。」
「目前我就知道,平阳侯曹襄就在积极地研究马车。」
蒋不疑来了兴趣:「哦?」
刘据:「平阳侯可是很聪明的,早在六年前,就开始养马,整个大汉北境,运输量激增,马匹需求也是激增,他就已经赚麻了。」
「但是养一匹马运到长安来卖掉,也就赚五百大钱,而做一架最高科技的马车,赚四万左右。」
「所以,平阳侯盯上了造车,也是很正常的。」
「以后距离西域太远了,翻过葱岭又艰难,葱岭以北肯定还需要一个造车厂。」
「美洲还需要。」
「还有现在长江正在开发,所以会稽郡附近也需要一个。」
「光是大的车厂,就还需要三个,如果是小车厂,那可以养活不知道多少。」
刘据挑眉:「怎麽样,这个绝对是好生路吧?只要你学好了,一定会赚大钱的。」
蒋不疑本来想说武侯禁止任何先进技术走出大汉中央之国范围内的。
想了一下后,没有说。
就算不走出去,那就是需要运输车出去,那样的话,还是需要产量。
刘据:「首先我考考你,为什麽除了霍氏技术的车厂,大多数的车都是两轮而不是四轮?」
蒋不疑当然知道这个:「因为差速器。」
作为车夫,怎麽能不知道这个?
刘据:「错!差速器在周朝就有了,周朝就有四轮马车,只是无论是硬拖着走,还是差速器,反而都拖慢车的脚步。」
「是因为速度不够快,所以差速器是个累赘。」
「而车越来越快,是因为新式机械机构,乃至轴承的出现,让奔跑时,摩擦变低,所以速度变快。所以才需要差速器。」
蒋不疑思索了一下,觉得有道理。
刘据:「那我今天就教你差速器原理,和轴承制造大法。」
刘据小声:「轴承制造法,就只有研究院研究车的罗四杰团队会,还有就是我研究出来的方法。别外传。」
蒋不疑:「啊?要不我还是不听了吧。罗四杰那个肯定是有专利的啊。昨天陛下和武侯大人商讨后决定颁布专利保护法的。老师你研究出来的方法,快去申请专利吧!」
刘据:「你以为我不想吗?我去申请了,人家说我的方法和罗四杰的专利的方法一样的,差别不超过两成的差距,需要更大的差异才能申请专利。」
蒋不疑翻白眼。
原来是能听不能用的技术。
不过,蒋不疑还是很好奇轴承是怎麽做出来的。
要知道,轴承出来之后,瞬间替代了马车上大量的转向机构,直接就让马车底盘的顺滑程度快了不知道多少。
现在,马车基本上在自身摩擦损耗速度方面已经研究到头了。
或者说蒋不疑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到头了。
刘据笑了:「方法有四个。」
「小锤敲,大锤压,冰火两重天。」
蒋不疑掰手指:「还有一个呢?」
刘据:「冰火是两种方法,合起来用效果最好。」
刘据讲了一下,简单来说方法有四个。
第一,用锤子敲打,挤压进去。
第二个,用加力的方法压进去,适合工厂用蒸汽机装配。
第三,给外套加热。
第四,给珠子冰冻。
如果在给外套加热的同时给珠子冰冻,那就更好了,完全不费劲。
蒋不疑听完后疑惑:「那为什麽您这个专利和他们的一样?难道他们也是用了四种方法一起注册了专利?」
刘据泪流满面啊:「什麽四种方法,这就是一种方法,最精密的轴承,需要四种方法一起用才能装配进去,普通精度和质量的轴承,不能用在马车这麽大载重精密的机器上。」
刘据看着蒋不疑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有点气恼:「不过别担心。」
「虽然轴承制造专利被人注册了,但大不了买他的现货,本来用的也不多。只要差速器这种结构能够搞出自己的,就能制造出自己的底盘系统。」
「你挺好。」
刘据画了一个马车四轮结构。
「当转向的时候,如果前轮转向,那麽后轮跟着轨迹过去,只会有一个轮子跟前轮速率是一样的,这外侧轮子,就是被拖着走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左右车轮一样,就需要把两轮中间的连结断开,做成两轮可以独立旋转的转轴。」
蒋不疑看着一边点头:「明白。」
刘据:「但是,怎麽确定断开后速度就是一样的呢?」
「在左边这儿,加一个新的连杆,车轮转动,车轴就转动,车轴推动动力轴围绕着车轴转动,怎麽用动力轴推动右边车轮转动?」
蒋不疑思索了一下:「简单,在右边结构上加一个十字结构。」
这样,左边的动力轴推动右边的十字,就能转动。
有差速时,动力轴就在十字之间空转,而正接触时,动力轴就推动十字转。
这样,转起来的速率就是一样的了。
刘据:「但是,这样的话,左轮一直贴地转,右轮却是一圈被推动四下,就一顿一顿的,所以……」
蒋不疑:「十字加成米字。」
刘据点头:「聪明,但是如果速度快了,就会放大顿挫,米字结构也感觉一顿一顿的。」
「所以……」
蒋不疑捏着下巴:「乾脆把米字改成齿轮吧……但是改成次轮后,每个齿就不够动力轴脱轨了啊!」
刘据:「聪明,但聪明的不多,把动力轴设计成另外一个次轮状的轴不就完事儿了?」
齿轮的齿间距不够动力轴脱离,但是齿轮和齿轮之间的齿脱离又下一个齿咬合,不就很正常了吗?
蒋不疑恍然大悟:「啊?哦?好像对啊!这就是差速器?!」
刘据冷笑:「真笨,来,我教你,我发明的最新结构,比这个复杂多了,别说马车,就算是以后柴油蒸汽机真的普及开来,做成柴油动力汽车,我这个结构也能用。到时候,就是你的车厂脱颖而出的时候!」
蒋不疑何等聪明,就这麽几句话,就能搞懂差速器的运转规律,就算自己多去研究一下,应该也能做出实用的差速器。
但是研究哪有继承快?
刘据讲起了他那个结构的差速器。
蒋不疑也认真的听了起来。
刘据讲完也不管蒋不疑听不听得懂,消化了多少,叉腰大笑:「这马车做出来的速度肯定比研究院的快,必须取个好名字,响亮的名字。你觉得是叫奔驰合适,还是叫宝马合适?」
蒋不疑:「……」
还没开口,刘据就打断了:「以后搞不好不会用马了,还是叫奔驰吧。」
蒋不疑:「老师你不是想要给我谋生吧,你就是想要建立一家车厂,然后把你的设计给实现出来。」
刘据那表情蒋不疑太熟悉了,安国少季和终军经常都是那样的。
刘据被说破了后也不气恼:「那还不是让你赚大钱了,我出技术,你去管理,以我的技术,随便换个人,不照样能成?」
窗户外面,刘彻和霍海听到这里,转身往外走。
刘彻:「听杨连成说,太子对于机械方面的造诣很高。」
「太子还想研究电,但是电太危险了,所以朕严令不允许太子接触电力设备。」
霍海点头:「太子的身份尊贵,的确不适合。」
刘彻:「本来按照规矩,他这个年纪,已经可以成婚了。」
「但是按照现在科学院的研究,似乎他这个年纪还没成年,不应该这麽早成婚,大汉开始推崇晚一点结婚,所以,现在应该让太子去做什麽?」
这个晚婚的推广,其实是为了减少童工的存在。
这个里面逻辑链条又是一大条,但是简单的说一下原理就是,让人意识到十六以下没成年。
如果大家都认识到十六以下就是未成年的状态,就能大量减少童工。
因为这样大量的人就不会想『你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了,找个班儿上吧。』
但是,如果童工减少,又不能配套合适的教育体系的话,就会导致街头巷尾出现大量只玩儿乐而什麽都不乾的年轻人。
一旦这种事情成了常态,那『嬉皮士』丶街区文化丶该溜子这些东西就不可避免的要出现了。
这人啊,过早担负重任会出问题,但是整天玩儿也会出问题。这一松一紧就得抓好了。
所以『你本来就是个打工的,只是碰巧读了书』这句话并没有人知道教育的实际意义。教育本质上不是让每个人都能成大才,而是让大部分人不要变成社会危害。
于是,新商改的当务之急就是科教文卫的全国性推广。
新商改现在是必须全面执行了。
所以刘彻看向了霍海:「朕让李蔡告老还乡,由你当丞相,让张汤当御使大夫,同时设立大司农,同为三公,由司马相如为第一人。」
霍海有些愕然,本来之前没有出现大司农而是叫做大农令,是九卿之一。
就算改成大司农,应该也差不多。
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