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混入决策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06章 混入决策圈

    不管是管理内务府,还是管理兵部,胤褐仅仅是掌握了一定的实权而已实话说,到自前为止,胤褐还没有进入大清的核心决策圈。

    今天在场的人,才是大清真正的顶流权贵,比如说,内阁大学士马齐丶

    陈廷敬丶席哈纳和李光地,裕亲王保泰,拟旨专业户张廷玉。

    当然了,还有远在京城的大清财神爷一一老四。

    老八在京里监国,老四就蹲在旁边,替康熙看着他。

    现在,胤褐史无前例的在圈子里亮了相,自然会引起有心人的关注。

    李光地一直暗中注意着胤褐的一举一动,以他对康熙脾气的了解,胤耦的公开露面,肯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胤耦的心态,一直很端正。只要康熙不问他,绝不多说半个字。

    在其位,谋其政,才是谨守本分。

    「李光地。」康熙的忽然点名,让李光地心头一振,当即出列,拱手说「臣在。」

    和心腹重臣们讨论军国大事时,康熙坐着,大家站着,一起畅所欲言。

    「献俘之事,就交给你和十五阿哥去办。」

    随着康熙的一声吩咐,此前仅仅是认识而已的李光地和胤耦,眨眼间,

    成了临时性的搭档。

    胤褐早就知道李光地其人了,这家伙就是江南鸿儒中,有才无德的典型代表。

    既然康熙把差事交下来了,李光地和胤,肯定要找个清静的地方,商量献俘的礼仪及各种杂事。

    就以对康熙的影响力而言,几乎每天待在御前的李光地,实比胤褐略胜一筹。

    但是,李光地是个地地道道的人精,他主动建议说:「久闻十五爷那里的茶好,水也好,老夫仰慕已久啊。」

    话没说白,意思却很清楚,十五爷,老夫很好说话的哦。

    胤耦一听就懂,随即微微一笑,说:「李中堂的家乡,便是举国皆知的产茶胜地,我那里的茶,就怕李中堂喝不惯啊。」

    李光地是福建安溪人,安溪正是铁观音的大本营。

    「哪里,哪里,以茶会友,快何如哉!」

    视胤褐为友,李光地不算高攀,而张廷玉就没这个资格了。

    于是,胤耦和李光地,边走边聊,并肩出了德汇门了到了胤耦的签押房内,宾主双方落座之后。

    李光地品了口香茗,不由挑起大拇指,大加赞赏,

    「唉,老夫来迟了,竟然错过了此等珍品!」

    见李光地一副爱茶如痴的模样,胤褐暗觉好笑,你个老家伙,就是藏在康熙身边的贝利亚,还当爷不知道呀?

    满朝重臣之中,就数李光地最会伪装,从不以真面目示人。

    直到,一废太子之后,康熙才恍然大悟,李光地居然是隐藏最深的八爷党。

    这麽说吧,凡是信任李光地的人,都难逃「出卖」二字。

    不过,胤褐并无拉拢李光地之心,更谈不上信任了。

    若真有合作的机会,胤褐丝毫也不介意,彼此互利互惠。

    毕竟,谁又会和利益过不去呢?

    聊了大约半个时辰,直到李光地告辞离开之时,始终没提献俘的事。

    呵呵,李光地都不提,胤耦就更不会提了。

    有啥可提的?

    都有往年的老例在前,只需要调出旧档,啥不明白?

    李光地的不提,是想暗示胤褐,本中堂负责的事务,你就别插手了。

    胤褐故意不提,也是想告诉李光地,井水不犯河水,你捞你的功劳和面子,我还有大事待办。

    这年头,天大地大,兵权最大。

    历史上的山陵崩后,老四的手里,并无大行皇帝的遗诏。但是,有隆科多的保驾护航,老八他们空有巨大的实力,却只能干瞪眼。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就是这麽个理!

    中午,陕西绿营提督徐元,来行宫陛辞。

    胤耦因为管着兵部,就被康熙叫了去。

    「皇上,陕西地方,各族长期混居,时有刁民聚众闹事,抚臣动辄严令弹压,微臣只得疲于奔命——·

    胤祸进门的时候,徐元正在向康熙大吐苦水。

    「皇上,仅凤翔府一地,去年就发生了近百起聚众斗殴的抢水惨事—··..」

    实际上,康熙也明白,陕西的问题,表面看似各族杂居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人口大爆炸,衍生出来的抢水抢地问题。

    小农经济时代,水资源对于农耕民族而言,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整个大清国,不分南北,因抢水械斗,导致的血案,每年不下数万起。

    「十五阿哥,你怎麽看?」康熙一边叹息着,一边扭头问胤耦。

    怎麽看?

    和平的方式,完全无解!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