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121~1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字典·==

    中国古代其实一直有“拼音”, 但这时候的拼音并不叫做“拼音”,古时候的人们并没有将“拼音”从文字当中总结归纳并分离开来,简化使用的过程, 降低拼读的难度的意识——

    他们笼统地将后世已经为人熟知的、具有相同声母或韵母的文字以“正切”、“反切”归为同一类, 当你认识足够多的文字后, 就可以从有着相同“正切”与“反切”读音的文字中找出两个或三个文字给另一个并不认识的文字标注读音。

    比如现代人如果想要给“到”标注读音, 直接用“d”和“ao”标注就够了, 古人则会用有着相同声母的文字, 如“都”与“找”来给“到”标注读音(古代现代的文字读音不一定相同, 此处只是举例)。

    也就是说,你在标注的时候必须在大脑中将文字的声母韵母先拆开一遍,从中找到一个声母相同的文字, 再以同样的方法找到一个具有相同韵母的文字,然后才能给文字标注。

    当然,如果有一个读音与“到”完全相同的,如“道”, 也能以一个字标注——这种标注被称作直音。

    这个过程你不能说不对,但显然这种标注读音的方法要比直接标注拼音复杂很多。而且这种读音标注的方法必须建立在你认识了相当多文字,且对那些文字的读音熟稔于心、不会出错的前提下才能成行。

    如果本身认识的文字不多, 你就只能将文字的读音死记硬背下来,然后反向拆解文字的读音。

    过程麻烦, 平白增加了识字的难度。

    而这个时候也并没有目录索引的概念, 不曾出现过如字典一样的工具书,简单方便易书写的阿拉伯文字更是尚未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林阡却意识到,想要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 字典的出现就势在必行。

    而字典出现了, 百姓只需要学会拼音与一些日常用字, 基本就可以靠着字典自学大部分文字了,读书识字的难度将会大大降低。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扫盲工作会取得那般大的成效,除了许多自愿放弃更好的生活,前去下乡教导人民的读书识字的读书人外,字典在其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林阡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嬴政。

    嬴政几乎是在听林阡介绍完拼音后,就对她口中的字典产生了兴趣,再听得目录索引与阿拉伯数字,他瞬间就明白了字典在培养读书人这件事上将会产生多好的效果。

    他看向林阡:“你所处的时代应该已经存在字典?”

    林阡疑惑地点头:“对,不只是字典,还有许多类似的工具书。”

    嬴政没有多问其他工具书,而是直接问道:“字典若采用了拼音,是否代表着你所处的时代,所有的读书人都说着相同的话?写着相同的文字?学着相同的知识?”

    林阡先是一愣,旋即突然意识到了嬴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