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请诛徐青(求订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32章 请诛徐青(求订阅)

    紫禁城,大明门外,百官早已聚齐。

    今日是大朝议,乃是百官少有能参与进国家大事的机会。平日里,无论是政事,还是军机要务,都是内阁牵头,再召没入阁的六部尚书丶都御史这些大佬,

    开个小会便搞定了。

    涉及到高层官员任免,则是搞个廷推之类。

    尤其是当今陛下,将大小事务交付内阁,往往只有内阁有人员变动时,才会出面。

    然而,满朝文武上下,没一个敢轻视这位有几十年权威的老皇帝。

    臂如皇帝会不时在半夜,下达旨意,询问某某官员,关于某个政务的意见。

    往往被问的人,会惊出一身冷汗,然后明白,皇帝纵居于皇城外的万寿宫,一心求道,依旧对朝政大事了如指掌。

    如此一来,群臣安能不战战兢兢。

    当然,只有皇帝的贴身内侍才略微清楚一点,老皇帝自青年开始,便有熬夜批阅奏疏的习惯,然后白日里,表现得闲云野鹤,高深莫测,对国事漠不关心。

    实则都是夜里下了极大的苦功。

    约莫是国事越来越繁杂,加上如今首辅给力,而且皇帝年纪大了,精力衰减,才熬不动夜。因此贴身内侍也得了喘息的机会。

    在御史以及礼部官员规范礼仪下,首辅的乘走到了百官最前面。

    伴随景阳锺徐徐敲响,首辅的乘停在大明宫前。

    百官分在道旁,躬身向乘作揖行礼。

    这也是首辅独有的殊荣。

    百官皆要徒步入宫,而首辅可以乘在宫中行走。

    国朝有史以来,相权之重,无过于当今。

    对于首辅的殊荣,百官是嫉妒掺杂羡慕,亦少有人对此置喙。毕竟首辅又不是能传于子孙的位置。

    京城百官,不乏有一甲进士及第丶二甲进士出身的官员,皆有希望入阁,将来位极人臣。纵然希望渺茫,但谁还能不做梦。

    今天削减首辅的殊荣,万一来日自己坐上这位置,那时候七老八十,大冬天步行入宫,岂不是干不了几年就得告老还乡?

    因此对于加强文官殊荣待遇的事,属于大家的共同利益,恨不得越多越好。

    不多时,大明门开启。

    首辅的乘率先入宫,至于左右文武百官,从两边的掖门入内,并有守门的千户官检查各自的牙牌。

    随后按礼仪流程,进入重重宫门,最后抵达金銮殿殿前,各自按品级高低,

    找到自己的位置,立于丹陛之下。

    首辅自然站在文官的最前列。

    这时候,丹陛上的十八铜炉,燃起袅袅的香菸。

    云雾缭绕下,金殿宛如蓬莱仙阁。

    陡然间,升起巨大的鞭响。

    众官在云雾中,看到长鞭,宛如巨蟒一样。

    待得三记鞭响过后,长鞭静静垂落地面。

    鞭响一闭,百官肃静。

    然后是天子出场的韶乐,属于专属背景音,待天子仪仗走完流程,陛下御宝座之后。

    韶乐消止。

    鸿胪寺官唱道:「班齐。」

    随即百官山呼:「圣躬万福。」

    山呼之后,赞礼官道:「拜。」

    百官再行一拜三叩之礼。

    整个过程,皆有专门的人员监事纠察,一旦出现失礼的行为,肯定会影响仕途。

    这也是大朝议不常开的原因。

    过程繁琐复杂,又累。

    中下层要的是参与国家大事的权力,可不是来找罪受的。

    人呐,只要肯吃苦,那就有吃不完的苦。

    他们比谁都懂!

    御座上,天子穿着绛红色龙袍,双目炯炯有神,宛如一头老龙,俯瞰臣下。

    「议事吧。」

    随后,有专门的官员开始走流程,发布今日大朝议的主题。

    主要是阁臣丶六部尚书丶都御史以及九卿和各部侍郎来说话,其馀中下层的官员,则是负责赞成或者反对的表态,以及摇旗呐喊。

    饶是如此,亦是他们少有能参与进国家大事的机会。

    毕竟平日里,众官都是工具人,上面定基调,他们干活。当然怎麽干活,那也有讲究。

    这时候,户部右侍郎陈复出班道:「陛下,臣请治首辅挪用太仓银充辽东军费之罪。」

    他此言一出,众皆哗然。

    没想到,今天真的有勇士啊。

    众官一副摩拳擦掌的样子。

    没想到,大虞朝真的有忠臣。

    更有聪明的官员心想,这是什麽新套路麽?

    大家都是科举考试杀出来的聪明人,不一定懂做事,但一定懂保身。在大朝议「清丈田亩」的议题下,户部右侍郎居然斜刺里杀出,直接朝首辅开炮。

    这要说陈复背后没人,大家打死都不信。

    但户部尚书是首辅的人,总不可能指使自己的手下搞首辅吧。

    却也难说。

    干掉首辅,户部尚书就能往前进一步。

    老皇帝闻言,不惊不怒,淡淡开口:「张阁老,可有此事?」

    大虞朝实际上没有明文规定「首辅」之名,实际上只有内阁首席大学士。但不妨碍,大家约定成熟称其为「首辅」或者尊称「元辅」。

    这是百官的叫法。

    皇帝一般都说某某阁老,或者先生之类。

    盖因本朝太祖明文废相。

    而且皇帝也只想找个干活背锅的,故而在称呼上,一般是沿用旧例。

    首辅道:「回禀陛下,确有此事。盖因国库空虚,用度不足。不得不挪用太仓银充辽东军费。此事臣有罪,恳请陛下降罪。」

    皇帝点头:「既然事出有因,朝议之后,你上个请罪的奏疏,后面再议。」

    许多官员暗地里好不失望,这就轻轻放下了?

    但雷霆雨露,俱为君恩。

    何况皇帝又没说不惩罚。

    陈复道:「陛下,国库空虚,用度不足,乃是常态。今年能挪用太仓银补上辽东军费,可是马上临近年底,京营的军饷尚无着落。臣请陛下开内帑。」

    皇帝皱眉:「内帑也有内帑的用度,岂能说支取就支取。」

    陈复道:「那请陛下杀了臣吧,臣在户部努力缝补,却没法凭空变出钱来。

    皇帝淡淡开口:「张阁老,你怎麽看?」

    首辅道:「陛下,国库空虚,确实没法凭空变出钱来。所以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势在必行。若不能行此事,国库将愈发空虚,届时恐生大乱。」

    这时候,聪明的官员回过味来。

    什麽国库空虚都是幌子,仍旧是为了说「清丈田亩」的事。

    只是这一番对答下来,令反对清丈田亩的官员都不好开口了。

    国库空虚是明摆着的事。

    除非你能解决这个事,否则凭什麽反对「清丈田亩」。

    皇帝:「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又如何能使国库充盈?」

    首辅道:「陛下请听臣言,太祖之时,天下初平,百废待兴,黄册记载的田地三万七千万亩;到了百年前,本朝鼎盛时期,计有八万万亩;而如今黄册登记的田地,竟只有四万万亩了。此乃天下半数田亩,皆被隐匿的缘故。长此以往下去,国库愈空,而隐匿田土的势家豪族愈复,只恐天下又将大乱矣。」

    首辅振振有声,众官默然。

    皇帝:「今日就议此事吧。」

    这时候,一位五十馀岁的大臣出列道:「陛下,清丈田亩之事,阻力重重。

    不是朝堂将事情定下来,便能推行的。臣只恐朝廷政令刚出,天下各处衙门,便有黄册失火之事。此类事情,见诸于史,不可不谨慎。」

    首辅淡淡开口:「程大人,天下的事,难道因为困难就不做了吗?既然这样,陛下还用我们这些大臣做什麽?」

    程大人道:「元辅,我且问你,清丈田亩的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