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3(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样一个人,有野心,远离长安,如何能让人放心。

    “当年公孙瓒忽而犯上,攻容丘侯府,灭其满门,赵将军见而不忍,故怀侯之幼子出奔青州,投家兄府,尔来二年有余。”荀柔向刘备道。

    赵云今日也在帐中,随荀柔示意,起身来到堂中,向刘备拱手见礼。

    姿仪英武的年轻将校一出,刘玄德眼中立时绽出光彩。

    他站起身来,绕过席走过去,“子龙将军,如今安好?昔时公孙伯圭败后,我遍寻不见将军,数向人打听,皆不得将军下落,竟早已往青州去?”

    刘备执起赵云双手,伤感叹道,“备实德薄,故令子龙将军弃某而去,自幽州往青州近千里,将军带着幼童,还要小心追兵,当时必十分凶险。”

    “是云当日小人之心,猜疑使君。”赵云羞愧道。

    “哪里若非将军当年忠义之行,备今日何得故人之子?还请将军受备一拜。”

    刘备果然伸手一整衣冠,向赵云长揖而拜。

    “不敢,不敢!”

    眼看赵云连连避让,俨然招架不住,荀柔一招手将阿义招来身边。

    半月来,他和小孩起卧一室,日日不离,已十分亲近,如今一招,小孩就急急跑至他身旁。

    这一打岔,方才节奏就断了。

    刘备知机,两句话收尾,二人各归席位。

    荀柔执勺给刘备盏中添满,“这些年不见,不知涿侯子息如何?”

    这就很有话说。

    与历史相比,如今刘备子息甚蘩,五儿四女,瓜瓞绵绵。

    自然聊起孩子教育,荀柔就提到带阿义回长安后,要为小孩延师。

    “……开蒙未必名师,但品行端正才好,以免引上歧途。”

    又说,赵云是孩子的恩人,有此缘分,要一同去长安。

    “太尉所言甚是。”刘备连连点头道,满脸感动,“有太尉为此子如此打算,想来伯安兄在天之灵,也必深感欣慰。”

    又两日,荀柔一行跟着刘备至涿郡,祭拜了刘虞之墓,阿义祭以冢子典仪。

    刘备又引来两个老仆,道是当年刘虞府中下人,两人当场认了阿义为主,表示愿随东归。

    荀柔接下了人,对这番结果满意。

    他带阿义北上的两个目的,俱已达成。

    其一,落实阿义为刘虞之子的身份,得要有刘姓宗亲,而刘备作为事件当事人,当然更有说服力。

    其二,试探刘备对长安朝廷态度,当年之事,刘备道德上终究有了瑕疵,若要追究终是个把柄,足以在幽州掀起巨浪。

    阿义就是核心。

    刘备毫无犹豫,愿意荀柔将阿义带回长安,表示的是自己驯顺之意。

    于是,接下来,荀柔也表现出退让。

    一是对幽州常备军数量宽容,二是对幽州官吏任免许出一定自主。

    与此相对,荀柔要求允许鸿胪寺官员和尚书台户曹常驻。

    既然对外沟通,那么监察外交与商税,都是应有之意。

    关于幽州赋税,贡马,户籍,田地,他就都没多问。

    刘备对外胡态度端正,能为国之北屏,比计较些许钱财更为重要。

    这一行,他去了上谷郡,也就是居庸关所在,又至渔阳、右北平,至辽西卢龙塞,其所见所听,足够了解刘备在幽州的努力。

    当初,封他幽州牧是不得已,封涿侯,是朝廷不得不想出的办法,合理化刘备违背三互法,更是不得已,如今看来倒适合。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