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3(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度田制度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推测,这项抑制豪强兼并土地的政策至少是延续到了东汉的中期。

    所以说刘秀在针对地方豪强上并非毫无作为,只不过是后来的帝王压不住了,度田制度消失了,才导致的豪强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

    刘秀额心突突直跳,原来他废了这么大的功夫保住的度田制度在自己的子孙手中断送了,这……

    这到底是哪个皇帝!哪个皇帝的朝政大权居然如此羸弱。

    保不止度田制度,豪强兼并土地的问题必定是愈演愈烈,何况皇帝压不住豪强,那么皇帝在朝政上的说话权岂不是就此旁落了?

    【接着我们必定要讲到一项制度“任子制度”。

    任子制度就是任用子弟为官的一项制度,这项制度开始于西汉时期,当时的规定是“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

    两千石以上的官员,认职满三年,就能保举子一人为郎。

    这项制度到了东汉时期,任子范围扩大了,不但没有任期限制,甚至连校尉,尚书秩俸等低于两千石的官员也享有任子特权。

    这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出身大族的官吏为了把持朝政,扩大本家族的利益,互相推荐自己的亲属故旧,因此豪族子弟进入了官场。

    这是除却联姻制度外,豪强子弟进入官场的手段。

    因此他们一个个不断形成了以家族为势力的政治势力,最终威胁了中央的统治。

    每一次说到选拔官员的制度,我们就不得不感叹一句“科举制度”真的牛!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才登上历史舞台。

    不断完善和改革的“科举制度”为古代中国选拔人才提供了一种公正、公平的机制,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完善的“科举制度”只要是读书人都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做官,考试时试卷糊名,因此科举考试不问出身,只看实力才学。】

    刘秀闻言,心神动荡!

    他原本阴云密布的心中此刻顿时射入绚烂的光线。

    自汉高祖建立大汉以来,汉文帝确立了“察举制”,汉武帝确立了“征辟制”、“孝廉”制度……

    “察举”制度虽然也是一种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且察举的对象既有平民也有现任的吏员,但随着时间,到了如今东汉,察举选出来的人大多还是在某地背后拥有人脉,他们背后自成一派的人。

    征辟制,更是如此,被征辟的往往是社会上颇具有声望的人,或者是某些大臣的亲近之人。

    总之,他们的身后都有着己方的势力,更不必说后来的“任子制度”了。

    而这个“科举制度”,刘秀顿了顿……

    通过考试选拔,试卷糊名……那么只要保证了选拔时的公正严明,这些被选拔出来的寒门读书人身后没有家族势力,就能成为他手下的一股势力,只要他扶持得好,这些人或许可以成为制约豪强、制约外戚、制约贵族的能臣。

    帝皇手中必须要有足够锐利的刀锋,而这刀锋又能为他控制。

    外戚干政、地方豪强?甚至宦官乱政?

    刘秀眼神微微一动,宦官乱政是他极为不理解的,但此时他好像蓦然明白了什么……

    【从东汉后期开始,外戚、宦官开始轮流执掌政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