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感谢京矿和分包制,终於迈入了穷鬼帝国主义的门槛(2/2)
……
自从吴军拿下燕京。
南城百姓最淡定,每天还是得自己出门找饭辙。甭管前门楼子挂啥旗,和咱没关系,咱就是个穷汉,谁来了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不过,
给吴军干活,能日结,拿到铜钱。
就冲这点,南城的爷们一心拥护吴皇。
……
而李郁预定滞留燕京的时间一再延长。没办法,白花花的银子不挖乾净怎麽舍得走?
介踏马的不是京城,应该改名叫京矿。
世界上含银量最高的富矿。
每天,自己都要看《抄家工作每日日报》——每日新增少则三四十万两,多则近百万两。
这矿,还得深挖呐。
请...您....收藏6...9...书....吧....!
眼见为实,
御驾来到距离紫禁城 5里的一处内务府小小笔帖式私宅,目睹了士兵挖掘的全过程。
当士兵们发出集体欢呼声时,李郁走过去望了一眼那摆列整齐重见天日的金银锭,长叹一声,拂袖而去。
他算是明白了,京爷的底气来自哪里,老家江南的那点富庶算个 p。
唉~
……
李郁终于放弃了底线。
什麽文明啊,规则啊,底线啊,确实很重要。但是和挖矿比起来,一文不值。
抄家所得的银锭连起来能绕江南三圈,寡人的眼睛都红了,你跟寡人谈文明?
如此盛事,岂能袖手旁观。
于是,
在李郁的指挥下,禁卫军在紫禁城内开工了。
李郁总觉得每天走过的地方,底下都是银锭。如果不挖一挖,怕留下遗憾。
……
吴廷吃的脑满肠肥。
当然,这麽说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吴廷实打实的拿出了很大比例的真金白银。
有银子,就能办事!
办大事!
关外移民,迎来了爆发式的进展,流民分拣站和施粥点暴增上千处。
在海军的配合下,第 6军团用重炮和火箭弹拿下了山海关,打通了移民的陆上最后堵点。
之后,
穿着新棉衣的移民沿着规划的路线越过柳条边,越过山海关,踏上黑土地。
前面的人已经望见了大凌河,后面的人还在黄河风陵渡。
规模宏大,令人叹服~
……
南洋各国宁可饿晕自家小民,也要把大米卖到北方。几倍的差价倒是其次,主要是为了表达藩属国对宗主国的忠诚。
大米!
山呼海啸一般流入北方。金钱的魅力。恐怖如斯。
北方,思安。
肉汤泡饭和 50亩地深入人心,前者直击肚子,后者直击灵魂。
当然了。
那无处不在的吴皇半身戎装烫金像也很深入人心。
……
南洋各国疯了,江南更是疯了。
各家工厂主为了产能而使出浑身解数,建厂区丶扩产能丶招募工人都是常规操作。
认真的讲,
蒸汽工厂对人力依赖还是很大。许多的环节,必须是人力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浙江的商人率先搞出了一套新玩法。
大工厂把订单拆分成多块,分包给各个小工厂。小工厂再将产品拆分成若干块,分包给附近各村,充分利用零散人力。
……
以斧头的生产举例:
一家小型冶铁工厂利用灌钢法,得到固定比例的铁水。之后用大工厂提供的模具浇筑。
快速成型,然后淬火。
附近,
A村的村民,负责加工斧头柄。
B村的村民,将堆积如山的斧头柄和斧头组装起来。
C村的村民,负责简单开刃(无需锋利,用户自加工,反正没有差评)。
最后,
先装箱,后装船,由海船送去旅顺。
以棉衣举例:
由于没有缝纫机。
附近的村民们从工厂领取半成品和纽扣之后,拿回家完成针线环节,再送回工厂。
虽然针线水平参差不齐。
但想来,流民们也不会挑这个理,依旧没有差评。
质量不重要,数量很重要。
当然,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总营业额看起来很高,工厂的单件利润率没有那麽高。但架不住规模大啊,规模是个可怕的的字眼。
……
浙江人「全民皆商」丶「全民皆工」的分包制玩法让同行友商们很焦虑。
高端的商战,就是偷师。
既然浙江人已经摸着石头过了河,那江苏广东也可以摸着浙江人过河。
派几个精明的人去当地转悠打听一圈就明白了。
直接照抄作业。
在熟人乡土社会,农夫们在农闲时都可以帮着做点活,成为工厂的灵活雇工。这个模式的风险几乎为 0,双方的信任度都很高,因为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
慢慢的,模式再升级。
每一家大型工厂周围都出现了几十上百丶乃至更多的下游小作坊。日常合作,互相信任丶逐步磨合。
工厂主们终于悟了。
把厂子里那些没多少技术含量丶但却十分耗时的零件丶生产环节外包出去,才是工厂未来发展的道路。
不需要自己养那麽多的专业工人,却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巨大的订单。
灵活丶方便丶快捷。
分包模式,看似将利润分给了很多无关的人。
实际上帐不是这样算的。
工厂增加固定工人,是件大事。一来多交税,二来各种配套措施固定成本都要跟着上涨。
开过厂的人都懂,短期暴涨的大订单很尴尬。
接吧,就得增加工人丶厂房丶工具的投资,说不定这个订单结束,就无事可做了。
不接吧,心疼,总觉得错过了一个亿。
……
自此,吴国的工业化开始一路狂奔。
大工厂——小作坊~
众星拱月的模式大放异彩。
工业部大臣杜仁对各地陡然暴增的产量颇感意外,亲自走访后写下了数千字的报告。
送至燕京。
李郁看完,哑然失笑。
这不就是二战之前,邻居的穷鬼帝国主义所走的工业路线吗?
在 18世纪搞,那是相当的先进啊。
甭说 18世纪,就算放在 20世纪前期也算相对先进。穷鬼帝国主义,那也是帝国主义。虽然打不过真正的工业国,打农业国就好似刀子切黄油。
……
于是,
当即批示:
「工厂——作坊,工厂——家庭的模式很好,既能实现产能暴增,又能带动农夫增收,实乃利国利民利己之创举。」
「首创之工厂主,赏赐御酒一箱。首创之工人(团队),赏内帑银 500两。」
「值得推广,大力推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