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历史决议(2/2)
曹睿看了董昭一眼:「你们烦扰,朕却未必烦扰。」
「来,朕今日就给你一个定论。」
董昭微微睁大双眼,意外了几瞬之后,会意开始问道:
「启禀陛下,夏侯渊与荀彧二人该如何论?」
曹睿沉声道:「关于陪祀,如有类似荀彧这样的人,皆按照其辞世时间来算。」
「荀彧故于建安十七年,武帝十八年建魏国而成魏公。」
董昭问道:「若在建安十八年以前辞世之人,均不列入陪祀太庙的考虑了?」
曹睿瞥了一眼董昭:「人的一生,要论自身努力,也要论及时势和造化。辞世的早,那就是无此造化了。」
「臣明白了。」董昭道。
曹睿接着说道:「关于夏侯渊,汉中丢失与否丶西线动荡与否,均不影响大魏根本。可若武帝创业之初无夏侯渊襄助,岂能成事?」
「夏侯渊功大于过,理应陪祀。」
董昭点头应下,又问道:「陛下,第二批是否还要以十八人之数来论?文武之选的人数又如何权衡?」
曹睿道:「方才董公说的,朕也都听懂了。与先帝创业的臣子们许多尚在,那第二批配享的就晚些再定吧。」
「在武帝时有大功的,陪祀武帝庙廷。在黄初年间有大功的,陪祀文帝。」
这个书最近更新在##!!更新!
「还有什麽问题吗?」
董昭起身施了一礼:「臣并无问题了,臣请告退。」
曹睿看着董昭离去的背影,静静思索了起来。
此前曹睿之所以同意配享太庙之事,乃是为了激励臣子丶激发各地臣属效忠大魏之心。
既然难以决断,此事拖上几年倒也无妨。
方才董昭没有明说的一句话,那就是陛下青春年少,等建安年间的老臣们死得差不多了,再统一定论也不迟。
曹睿深以为然。
不管怎麽说,曹休丶夏侯尚这些人肯定是要陪祀文帝的,其馀诸如夏侯渊丶张辽丶徐晃丶乐进丶李典等人都要陪祀武帝。
等本月配享太庙的四人一公布,天下就会知晓此事。而悬而未决的下一期,又会成为一个吊着胃口的鱼饵。
身后名还是要以身前事来论的。
就看他们各自努力了。
……
翌日,皇子封王丶太庙配享两件事情在朝中公布,一时间议论纷纷。
后宫也是这般。
下午时分,后宫诸女悉数聚到一起,太皇太后卞氏丶太后郭氏二人也同时露面。
随着中书令刘放亲来入宫宣旨,两岁多的邺王曹启丶一岁多的长乐王曹延在各自母亲的引导下跪谢接旨。
毛嫔丶孙昭仪二人自然欣喜,可其馀妃嫔们庆贺的笑靥下,却不知藏了多少嫉妒和比较。
两女先是朝着皇帝下拜,而后又分别向卞氏丶郭氏二人拜了一拜。
卞太皇太后满脸欣喜,笑着说道:「你二人为睿儿诞下子嗣,也是对大魏丶对曹氏的有功之人。」
「如今儿子封了王爵,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哀家是过来人,养育孩子使他成人,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丶很多的事情要做,切不可自傲骄纵。」
「都说母凭子贵,可子也凭母贵。哀家希望你们永远记得今日之心。」
「知晓了麽?」
「谢皇祖母训示。」毛妍丶孙鲁班二人齐齐拜谢道。
曹睿站在一旁,笑着看卞太皇太后为二女训话。
在这方面,卞太皇太后确实是专家。
人们常说后宫佳丽三千。即使曹睿的后宫只有约二十人,也远远未到雨露均沾的程度。
就好比晚上下班回家路上吃饭,许多餐馆吃个一次两次尝鲜,也就足够了。
真正能够稳定常去的,不过只有那三五家店。
皇帝青春,诸位妃嫔也一样年华正好。并不存在因年少偏爱于谁丶因年老色衰嫌弃谁的道理。
纯粹就是个人喜好。
如今后宫之中能得皇帝盛宠的,只有毛嫔丶孙昭仪丶郭婕妤三人。
其馀诸女,好一些的每月能得宠幸一丶两次,更多的都近乎被皇帝忽略。
皇帝也要休息,哪有每日劳作的道理?
后宫之事,大抵如此。
仪式过后就是庆贺,庆贺过后就是晚宴。
武帝诸子得了官位实职,自己的子嗣也得了封爵。广宗室之力,迈出了第一步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曹睿难得在后宫饮了许多。
卞太皇太后卞氏丶郭太后先行离去,留了时间给皇帝和自己的妃嫔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