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敕封皇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年龄了?

    没这个道理。

    曹睿出言问道:「还是以县来封吧。」

    「朕的长子曹启丶次子曹延,年龄有别丶也该有个先后顺序。给曹启寻一大县,曹延寻一平常之县就好。」

    「封地最好不要离洛阳太远。」

    司马懿出言道:「陛下,还封在兖州吗?」

    曹睿连忙否认道:「不要封在兖州了,河北吧!哪有把王爵都封在同一州内的道理?」

    董昭笑道:「既要给皇长子封一大县,天下诸县莫如邺县。」

    「陛下觉得邺城如何?」

    曹睿笑道:「邺王吗?邺城之地不错,配朕长子相得益彰。就邺王了!」

    司马懿想了一想,笑道:「邺城乃是魏国起家基业之本,的确合适。皇次子的封地就不要离邺城太近了。」

    曹睿微微颔首,并未说话。

    皇帝没开口,众人也不好说。挑个最好的县很容易,挑个普通一些的丶却总会有些顾忌。

    请...您....收藏_(六\\\九\\\书\\\吧!)

    见众人不肯说,曹睿轻声道:「既然是皇次子,朕希望他平安喜乐一些就好。陈郡不是有个长乐县吗?」

    「长乐王如何?」

    四人一并表示赞同。

    「那好。」曹睿点头,看向书房内侍立着的杜恕:「务伯,去将刘中书唤来丶朕要让他来拟旨。」

    没过多久,刘放便匆匆赶至。

    曹睿道:「刘中书拟旨,在本月内择一吉日,封皇长子曹启为邺王,封皇次子曹延为长乐王,以昭大魏江山永固之理。」

    「遵旨。」刘放应道。

    为皇子封王之事告一段落,曹睿看了董昭一眼,又对西阁东阁的四人说道:「之前朕与你们说的太庙陪祀一事,朕现在已经想好了。」

    「第一批配享太庙的四人,朕选了夏侯元让丶曹子孝丶程仲德丶王景兴。诸卿有何意见?」

    书房内的众人互相对视了几眼后,司马懿拱手道:「陛下选出的四位重臣皆是大魏股肱之臣,臣完全赞同。」

    「臣附议。」董昭道。

    「臣也附议。」满宠丶卫臻一并答道。

    曹睿轻轻颔首:「那好,依旧是本月择一吉日开始祭祀吧。」

    「第一批四人,第二批朕欲选十八人。」

    「十八人的名单,西阁和东阁一并下去议一议,明日报给朕。」

    说罢,曹睿缓缓起身:「朕要练剑去了,你们去西阁商议吧。」

    「遵旨,臣等告退。」

    ……

    曹睿自去后宫里的演武场练剑,剑术常练常新丶不可荒废,乃是正经的滴水穿石之功。

    而西阁内的四人,却为这十八人的名单,心思各异。

    司马懿轻咳一声:「陛下让我们选这十八人,那如何去选丶如何去评,还是要有依据支撑的。」

    「九文臣九武将,这样如何?」

    这般分派,卫臻自然是没意见的。

    可作为执掌大魏军务的西阁,董昭和满宠对视了一眼,似乎并不认可这一分派的方式。

    道理也很简单。

    大魏开国之初的功臣,这就涉及到了魏臣和汉臣的敏感问题。

    那些直接听命于曹操霸府的武将们,当然能算魏国的开国功臣。

    可那些文臣们呢?到底领的是曹操的官丶还是汉朝的官?

    说不清。

    况且,武帝曹操创业艰难丶几乎无年不战。乱世正是武将的用武之时,武将们几乎理所当然的功勋更重!

    哪能用一半文丶一半武这样简单的方式来论起呢?

    满宠轻咳一声:「司空,都是国之功臣,只需论功劳大小,何必论文武呢?」

    「不如我等先列个名单出来,再从中选择合适的十八人,这样可否?」

    西阁东阁的四人,董昭丶满宠丶司马懿丶卫臻,每个人都快成精了。

    他们的认可与妥协只是权衡利弊,几乎不会出现算计不到的情况。

    司马懿一推,满宠一挡,事情又回到了正轨。

    司马懿点头:「满将军所言甚是。既然要选十八人,以大魏臣属之众,总还是要划几条线出来的。」

    「将领如何选丶文臣如何选?还是该有个标准出来。」(本章完)

章节目录